《悅納自己的青春期》教學設計
診斷性評價:通過學生自身的經歷體驗,生生互評、師生互動的形式,全方位的投入到學習緩解學習壓力的方法中,營造學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平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異性同學交往
緩解壓力的目的就是同學們每天要有樂觀向上的愉快心情,可是每天同學們之間相處時間是最長多,這樣同學間相處的是否愉快就會直接影響心情。教師出示,同學在問卷中有這樣的煩惱:①為什么男女同學接觸多了其他同學就會說閑話?②進入初中,男女同學不在象小學時在一起玩,不知道該怎樣相處了?教師問:同學都有同感嗎?學生:是。請同學討論:我們應該怎樣與異性同學交往呢?學生:自由組合討論交流看法,小組發表見解。其它組給予補充點評。教師及時評價。教師出示心理專家給同學們的建議:異性同學之間交往應建立廣泛的友愛圈,相互尊重,社交公開,把握分寸(體態、目光、空間、語言、服飾等)要自愛、自重。教師總結:在異性同學交往上,我們應相互尊重、光明磊落地進行文明交往,建立起純潔的友誼,發揮互補的作用。
診斷性評價:使學生了解同學間相處的方法及原則;使學生在異性交往時有章可循,為同學們營造出一個健康快樂的交往環境。
4)與父母溝通
教師提問:如果在同學交往時有處理不好的問題,你愿意與老師、父母交流,聽聽他們的建議嗎?學生:不愿意(聲音不大但人數很多)。①說說你不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好嗎?學生很踴躍發言(敞開心扉,沒有戒備心理,表情很委屈)說出自己的心聲。教師認真傾聽適時給予手語鼓勵。教師:同學們覺得父母不理解你們,你可知道父母也在想:孩子,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很多時候孩子們不領情,這讓大人們很委屈,怎么就不明白長輩的良苦用心?而孩子卻說:爸爸、媽媽、老師,其實你不懂我的心。②在家長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您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而其中一位媽媽最想對孩子說的話是:能和媽媽說說心理話嗎?(大屏幕顯示停留幾秒)教師問:同學們覺得這個要求過分嗎?學生:不過分(聲音小,很愧疚不好意思)。教師給學生的建議:面對我們父母,對立不如對話。在同學們和父母發生沖突時,同學們可以嘗試做到“緩沖三步曲”忍著不說(在父母發對你脾氣時,同學傾聽著,別搶話說)、想好再說(父母氣消了,同學把要說的話,想好了再說)、好話好說(同學有話,要有禮貌和氣的說)。其實父母對同學們的約束是為了讓你飛的更高更好。③(大屏幕顯示)溝通從這開始環節,中間是跳動的心,兩側分別是:爸爸媽媽我想說,孩子我們很想聽;加背景音樂《懂你》。先請同學說出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天真可愛的學生:眼含熱淚說出了各自埋藏在內心很深很久的感人話語;在座的學生家長也激動的吐出他們的心聲及對孩子的希望,同時表示要與孩子改變溝通方式,由于部分家長沒有來到課堂,但教師把他們最想對孩子說的話打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學生凝神注視,細品父母的用心,從孩子的表情可看出在暗下決心要加油努力!教師總結:孩子們聽到你們的感人話語,突然覺得你們長大了,懂得了感恩,懂得報答,其實對于父母最好的報答就是無論你身處何方,做任何事都要讓父母放心、安心。 同學們,我們要學會真誠地與父母溝通,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真心地檢討自己,學會寬容、大度地對待他們的過錯,為父母分擔憂愁,共享快樂,你會真正感到自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