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全冊教案1(人教版)
3.身體力行:預防父母“嘮叨”的招數
參照下面“預防父母‘嘮叨’的招數”,指導學生將其運用于實踐。
學習方面:趕前不趕后,完成了作業,父母嘮叨自然少了。
儀表方面:如果你對奇裝異服感興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類的盡量避免。
社交方面:社交本來是你的自由,但別忘了父母還是你的法定監護人。所以,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誰在一起?出門前說得越詳細越好,最好把聯系電話留下,大多數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對地址,也不會到現場來“捉拿”你的。
衛生方面:起床疊被子,保持房間整潔,也是許多父母希望孩子養成的好習慣,如果你不講究這一套,就不讓他們看見,更不要讓他們插手打掃啦(否則更有話嘮叨你了)。適當的時候,來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間好好打掃一番,也捎帶打掃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間,這會讓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課前準備:
本課內容淺顯,不涉及更多倫理,主要是情感和實踐問題。要提高本課的教育實效,首先要在課前調查了解自己的學生,以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與家長的沖突。②學生在化解與家長的沖突,有哪些成功的經驗。③學生在與家長的關系中,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④學生逆反心理在家庭關系中的反映。⑤能夠感染學生的例子,特別是在時間和空間上與學生接近的例子。
教學過程:
一.閱讀感悟——愛的沖突(見附錄)
活動內容:引導思考:你是否也經歷過“愛的沖突”?試舉一例。仔細體會材料,是爸爸媽媽不愛我們嗎?還是他們不知道怎樣表達愛?會不會是他們已經表達了而我們卻未察覺?代溝,究竟誰不理解誰?是爸爸媽媽不理解我們,還是我們不理解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和回憶自身心靈深處的感動和故事,讓學生讀懂父母的真誠與無私,為后面引導學生從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鋪墊。
二.理性分析——沖突的代價
活動內容:連續性提問:你當時是怎樣想的?最終結果怎樣?這個結果對你日后的學習和生活與影響嗎?如果有,請具體說明。現在你對這件事是怎樣想的?如果你當時按你現在的想法去做,設想一下結果又會是怎樣?你認為代溝產生的責任主要在于誰,為什么?
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體會家庭沖突的不快,體會逆反心理造成的影響親子關系、傷害父母和自己等危害,認識到逆反心理所存在的不利的一面。這樣能讓學生理智地對待與家長的矛盾,不任性,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教師行為: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主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感受,通過體驗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因為沖突的解決有正面和反面兩種體驗。所以要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談,既可以講正面的經驗,也可以講反面的教訓。
教學建議:在活動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引導學生討論;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事件本身的介紹不必過細,核心在于讓學生體驗;要注意學生思想的升華,即理性地看待處理問題的不同結果;可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危害進行梳理,如情感傷害、經濟損失、阻礙家庭和個人發展等。
三.認真聆聽——來自父母的心聲
活動內容:出示材料:《孩子,我為什么會打你》(見附錄)。引導思考:你也有過挨打的經歷嗎?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現在如何看待這種經歷?采訪自己的父母,問問他們當時是怎么想的?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