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工業用品在學生的社會生活中,最直接經驗和體會的是自己的學習用品。書,是學生最早認識的學習用品,而紙張、印刷又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學習用品哪里來”這一主題中設計了“課本的來歷”“書包里的悄悄話”“我的金點子”三個活動內容。通過對這三部分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一種學習用品的生產過程,知道這些學習用品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和方便。
2、引導學生體會工人叔叔付出的勞動和智慧。
3、引導學生愛護學生學習用品,動腦想出節約的金點子。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3、 學生搜集有關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相關知識。
4、 學生制作學習用品登記卡片。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書本自古以來就是知識的最重要的載體,是知識的源泉,同學們都非常喜歡自己的課本,但有誰知道咱們這精美的課本是怎么來得嗎?它可是凝聚著無數人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啊!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書本的來歷。
二、教學活動:課本的來歷
活動設計一:我國造紙印刷知識展
1、教師引導學生查資料,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造紙、印刷的方法。
(古時候人們是這樣造紙的:首先把樹皮、破布、廢漁網等原料鍘碎,放在水里浸泡,然后把碎砟料煮成漿狀物;接著用竹簾席把漿狀物撈起過濾;最后殘留在竹簾上的薄片就是紙。人們把作者寫的文章配上圖,刻成版印在紙上,把書頁切割整齊裝訂成冊,這就成了書)這里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2、下面我來采訪大家,有誰知道現在我們是如何造紙和印刷的?
(學生自由討論、發言)在這里進行一下對比,突出工人們付出的辛勤勞動。
它凝聚著無數人的勞動和智慧。使學生在我國古代文明到現代的發展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活動設計二:調查活動
對啊,我們的課本來的非常不容易,那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的生產活動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調查的情況。)
(如尺子、小刀、橡皮等,通過學生的調查可以進一步直觀的來感受工人叔叔的辛勤勞動。)
活動設計三:體驗活動
8、 了解學生平時購買學習用品的情況。
9、 再得知學生平時都是跟隨家長購物后,告訴學生今天讓他們自主購物,激發興趣。
10、 各組學生迅速將準備好的物品擺放在桌子上,布置成商場的樣子。每組兩名同學扮售貨員的樣子,其他同學扮顧客。
11、 同學們拿老師為他們準備好的錢,開始自由購物。
12、 老師在場內巡視視察。
13、 在購物結束的時候在小組內討論:誰花錢最合理?
14、 比一比,算一算,培養節儉意識。(不攀比,不浪費,實用就行,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
活動設計三:議一議
1、學生討論一下,學習用品對我們有什么作用,說說自己對工人叔叔的感受。2、咱們的的書本等學習用品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學生自由發言)
四、活動總結:
上完今天這節課,同學們知道了什么?(學生可以從我國古代文明中受到文化熏陶,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體會到工人叔叔的偉大智慧。學會合理消費,該花的錢不吝惜,不該花的錢一分一厘不浪費)
五、作業布置
辦一起手抄報,主題是“我國造紙知識展覽”, 進一步鞏固知識,在認真查找資料中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