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三)討論交流
1、談一談你看到或聽到這些事情后的感受。
2、通過前面的匯報交流,你認為什么是偽劣商品?
3、分析一下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4、怎樣才能避免遇到這樣的事情? 如果遇到這種事情,我們應該怎么做?
(四)小閱讀
請學生閱讀32頁第一段話,了解3.15的由來。
第2課時
保 護 我 們 的 權 益
本主題由活動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圖片及對話和注釋,還有一則小資料組成。引言既是對主體內容的提示,又是對活動要求進行指示。三幅圖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提示,設計了要保管好購物憑證,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知道有問題可以撥打12315的熱線投訴電話,同時配有簡介購物發票的資料,教給了學生保護自己權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歸納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小調查(小組內交流課前調查情況)
舉例說明,假冒偽劣產品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損害?
(二)小知識
作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享有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這些假冒偽劣產品 的銷售,是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你知道消費者具有哪些權利嗎?
(三)保護我們的權益
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你知道怎么做嗎?
1、小組交流辦法并表演展示。
2、閱讀33頁內容。
3、教師補充
4、教師通過實物教學生如何識別假冒產品。
(也可以讓學生提前向家長學會,再教給同學們。)
(四)談收獲
(五)作業
綜合本單元的知識點,辦一期小報。
小資料: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protecting consumers' rights) 。這一國際日最先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以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由來
1962年3月15日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
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后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并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同時,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
從1983年以來,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要舉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情況;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時,喚醒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督促企業重視消費者權益;促進全社會都關心、支持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而今,“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宣傳活動已經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意義深遠的社會性活動。
★xx年消費者權益日主題
主題為"消費和諧"。
★今年是第幾個“3.15”消費者權益日
今年是第25個“3.15”消費者權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