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集體備課全冊教案
直尺、米尺、卷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實際測量: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不同的尺子,請你們從中選用一種不同的尺子,分別測量一下墨水瓶盒的高和每個小組內最高的同學的身高。
2、匯報交流。
3、提問:通過實際測量你發現了什么?
4、認識米尺。
觀察厘米尺和米尺的異同點。
二、探究新知。
1、認識1米。
(1)認識1米的長度。
米尺的長度就是1米。提問:1米有多長?用你們手中的直尺比一比。
(2)感知1米的長度。
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米。
(3)用手勢表示1米的長度。
2、用米量。
(1)量出1米長的繩子。
(2)合作量出1米繩子長多少厘米?
提問:通過測量,你發現了什么?
(3)引導歸納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米=100厘米)
3、學習用卷尺測量長度。
同學們,我們剛才認識了米并量出了1米的繩子,那么我們要測量操場的長,應該怎樣做?(學生匯報)
在測量操場的長度時,我們可以用卷尺。(出示卷尺,認識卷尺)
觀察教科書第5頁的“做一做”。
三、實踐運用。
1、估一估,量一量。
讓學生估計黑板的長,教室門的高,教室的寬等。
2、完成練習一的第6題。
3、測量小組內每個同學的身高。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實踐活動:回家后用卷尺測量床的長和寬,寫字臺和餐桌的高。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初步測量物體的能力和初步估測物體的意識。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親自經歷不同測量工具的使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
教具準備:
1角硬幣,曲別針,小刀,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各若干個,粉筆,鉛筆,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比一比,下列物體哪個長,哪個短。
(1)粉筆和曲別針比,粉筆長,曲別針短。
(2)粉筆和鉛筆比,粉筆短,鉛筆長。
提問:粉筆一會兒說它長,一會兒說它短,這是為什么呢?這根粉筆到底有多長、多短。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統一長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