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設計
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在讀課文后,抓住關鍵詞語重點理解“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馬上”等詞語時,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愛之情。從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現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現,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在突破課文重點部分時,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課堂上又不能完全放手。我就通過創設情境,適當加以點撥,從小男孩那豐富、傳神的表情動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多么喜歡小汽車的“小男孩”。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異常決定,體會人物的品質打下堅實基礎。
小男孩那樣喜歡小汽車,為什么不買一輛呢?結合課文內容,抓住“為什么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利用對話較多的特點,從讀中理解。學生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盡量避免繁瑣的分析,強調自讀自悟,讓學生多說多談,通過交流引發學生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體驗,并從中受到人物的優秀品質。最后的拓展延伸環節,和孩子們一起誦讀詩歌《寫給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使學生的心靈再次得到激蕩,升華了情感。
有待改進的問題:由于課文較長,一個課時的內容過于飽滿,因此不能面面俱到,導致個別環節倉促結束,也導致個別地方不能進行透徹的挖掘。上了這節略讀課文后,也使我更清楚了今后略讀課文教學的方向,既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自由閱讀的時間、空間。同時也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還是要給予適時的引導、點撥。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