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第二課時教學(xué)實錄
生14:我認(rèn)為作者前半部分描繪了圓山盛開的櫻花和一輪明亮的月亮以及我這三個毫不相干又隨時變幻著的個性,將他們在這同一個瞬間進行了融合,創(chuàng)造出這一幅美麗的圖畫。作者曾經(jīng)說過,活著是不斷變化的,變化著的人們在瞬間感覺到的同時,存在于地球上的時候,自然和生命才會相通,作者抓住了自然和生命的相通,引發(fā)了對生命的感悟。
師:好,這幅花月相對圖,課文是用哪些詞語來描繪的。(追問)這幅畫,這幅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作者捕捉到的。
生15:是"不期而遇"的。
師:你怎么知道是"不期而遇"的。
生15:(遲疑)
師:課文中還有一個詞語,除了"不期而遇"。
生15:?quot;兩相邂逅"。
師:好,是"兩相邂逅",再請說說看。
生16:是"偶遇"。
師;那為什么說是"偶遇"呢?
生16:因為花開是短促的。月圓也是有時間限制的。這兩樣美景在同一時間相會是偶然的。
師:正因為花,月是這樣,還有呢?
生16:人。
師:對,是人在這剎那間與花,月相會,這是非常的偶然。如果跨過了這個時空,它會發(fā)生新的變化,因為生命是在不斷地變化中的。
好,請同學(xué)的找找看,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生命是在不斷地變化中的"?請說說看。
生17:"生命本身是富于變化的,我們與大自然同根相連,永無休止地描繪著新生和消亡。"
師:很好,我們把它圈劃下來。
其實,在袁鷹的《楓葉如丹》中也有相應(yīng)的表述:"撒種,發(fā)芽,吐葉,開花,結(jié)實,孕育,長大,挫折,成熟、天地萬物,人間萬事,無一不貫穿這一共同的過程"。自然與人世是處處相通的。"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描繪了圓山夜櫻花以后,首先提出來的是--(板書)生命的變化。
好,繼續(xù),再請同學(xué)說說看。
生18:前面第一部分并沒有游離在主旨之外,而是為后文的主旨起到了一個強有力的鋪墊作用,我認(rèn)為作者除了提到生命富于變化外,還提到了生命是短暫的,花開是短暫的,月圓也是短暫的,花月人三者有機地結(jié)合是更為短暫的。短暫的東西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對短暫東西的珍惜之情,這與后面的主旨相吻合。
師:因為它是短暫的,好,再請。
生19:前后兩半部分的主旨是一脈相承的,層層遞進的。
師:怎么樣"層層遞進"的?
生19:因為第一個例子是說兩相邂逅的動人情懷,這一點讓他感到了櫻花的短暫和生命的短暫以及月圓三者融合在一起。
師:允許老師打斷一下,你剛才說了一個詞語"動人情懷",還有哪個詞語表達(dá)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19:欣喜。
師:對,是"欣喜"。好,繼續(xù)吧!
生19:然后,作者在后半部分舉了一片樹葉的例子,由樹葉的生長,成熟,消亡為止,也提出了生命的短暫,兩者是有機地方結(jié)合在一起的。由此作者得出最后結(jié)論:我們應(yīng)該珍惜賦予自己的生命,也應(yīng)該珍惜別人的生命。 因為人和大自然一樣,都是造物主的恩賜,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珍惜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