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所以我覺得作者的內心,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已被熏陶得十分純潔和十分虔誠了。
師:載體!大自然作為作者表達他自己心聲的載體。其實我們都學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就這樣說道,"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乃心語"。東山的畫中雖然沒有人,但是,在畫中,卻處處能夠流露出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渴望,處處能夠流露出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情感。
師:好的,同學們都說的很好,所以綜合同學的意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東山魁夷的寫景抒情的散文,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請同學們注意看看課文注解①。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生27:(朗讀注解①)
師:(追問)那么你看東山魁夷的散文有哪些特點?
生27:文中有畫。
師:好,文中有畫。
生27:畫中有性。
師:畫中是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很好!
生27:情中有理。
師:為什么說是"情中有理"呢?
生27:因為在注解①中寫道:它融入對人生哲理的議論。
師:對,又融入對人生哲理的議論,所以我們看看--
(投影幻燈片9:文中有畫,畫中有情,情中有理)
師:這構成東山魁夷散文的基本特色,而文中的情、理,在課文的前半部分中,它都能得到體現。但是,為了使文章能夠體現得更為明確,更為集中,所以在這樣層層鋪墊之下,它通過一片葉子,來作為一個例子,理智地表現出了文章的主旨,那就是生命的真諦。
(板書:生命的真諦)
師:這就是剛才所說的:我們要珍惜賦予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生命。能夠理解嗎?這樣我們把這篇文章的主旨,既要把它找到,更應該去很好地把握。接下去,老師總結一下。
師:總結:對一篇課文的主旨把握是對文章的總體把握。注意一條,對主旨把握時,我看有這樣三個方法,我們可以從這樣三個角度來把握。第一,我們需要有一點背景資料,同學們在回答的過程中,都談到了東山魁夷的其他作品,或者涉及到了東山魁夷的個人的人生經歷。如果我們沒有這些背景資料,如果我們在評論的過程中,不能夠知人論事,那么我想我們對整篇文章的欣賞和把握就有所欠缺。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不知道人文主義,我們沒有辦法走近莎士比亞;如果我們不能了解歐o 亨利的手法,我們對歐o亨利短篇小說的理解肯定也不會很準確。所以我們必須去了解一些背景資料。第二個角度是應該對課文的行文思路和脈絡,做一個清晰地把握。派什么用處,干什么,有什么作用,這樣才能很好地去揭示文章的主旨。第三,如果我們能從文章中的關鍵語句、關鍵字詞加以認真品味,仔細品味,抓住"不期而遇","偶遇""兩相邂逅""動人情懷""欣喜"等詞語去認真品味一下。那么我想應當從文章的主旨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整篇課文,布置一個作業,請同學們在我們剛才反討論的問題中,選擇其中一個角度寫一篇賞析的文章,做在作文本上。
師:最后,老師想用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對東山魁夷的評論來作為我們這一節課的小結。"讀著它,仿佛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啟示,人間的凈福,猶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們的心間。"
好,我們這節課就上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