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流程
思考討論——實驗觀察——搜集信息——分析交流
重點難點
運用對比實驗、搜集信息、分析歸納等方法進行研究,了解花的多種傳粉方式、種子的多種傳播方式和植物繁殖的多種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媒體:出示課本圖片。
問題:為什么這幾朵花都凋謝了還沒有結果呢?
目的:再現生活中的現象,引出探究主題。
二、活動一:探究植物結果的奧秘
導入:植物為什么要開花后才能結果?是不是只要開花就會結果?
討論: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討論和猜想。
任務:觀察植物開花結果的過程。選兩朵剛開放的、有雌蕊的花,把其中一朵的雌蕊摘去,對比觀察。
觀察:兩朵花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交流:各小組進行匯報和交流。
媒體:播放“開花結果” 視頻 ,觀察花變成果實的過程。
討論:討論花在結果過程中的變化。想一想,這些變化與結果有什么聯系。
目的: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記錄、匯報和交流,知道植物必須要有雌蕊才能結出果實。
三、活動二:給植物傳粉
媒體:出示玉米人工授粉的圖片。
問題:為什么要給植物進行人工授粉呢?
引導:如果是像玉米這類種子較多又密集的農作物,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產量。
活動:嘗試進行玉米人工授粉。收集玉米花粉,為玉米雌蕊傳粉。
觀察:如有可能,進行為期兩個月左右的觀察,比較經人工傳粉和沒有經人工傳粉的玉米棒在結籽飽滿程度方面有什么不同。
交流:各小組根據觀察結果進行匯報和交流。
拓展:人工傳粉的方法也適用蟲媒花嗎?
四、活動三:了解種子的傳播
媒體:播放“種子的傳播” 視頻 。
導入:植物結果后,是怎樣將果實和種子傳播出去的?
問題:種子的傳播有哪些方式?
討論: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了解種子傳播的方式。
交流:將搜集的資料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和分享。
歸納: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植物的種子形成了不同的結構特征,以便完成延續生命的任務。
五、活動四:不用種子可以繁殖嗎?
導入:植物只能用種子進行繁殖嗎?
媒體:播放“植物的營養繁殖” 視頻 。
問題:像香蕉、甘蔗,這些植物一般不容易結出種子,沒有辦法通過傳播種子來完成延續生命的任務。它們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繁殖的呢?
引導: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等營養器官進行繁殖。
搜集: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營養繁殖的有關資料。
交流:將搜集的資料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
引導:人們為了優化一些植物品種,常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進行嫁接、扦插、壓條等技術方式進行繁殖。
拓展:利用網絡,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術。
六、課堂小結。
14. 卵生和胎生
教學目的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知道幾類動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3.了解生物繁殖有關的技術問題。
重點
認識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難點
了解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兩者之間的差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雞蛋。
雞為什么要下蛋?小雞是從雞蛋里孵出來的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四課《卵生和胎生》(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哪些動物是卵生的?
還有哪些動物也生蛋呢?
小結:大多數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是通過產卵繁殖后代的。脊椎動物里的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也是通過產卵繁殖后代的。產在水中的卵,通常軟而無殼。產在陸上的卵,通常較硬甚至有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