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二單元 月球教學設計
(3)觀察活動需要熬夜進行,怎樣才能堅持完成觀察活動?①采取分段定時觀察的方法。從晚上18:00開始,每隔1個小時觀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②通過相互合作來完成長期的觀察和記錄活動。比如四到五個同學一組輪流進行觀察和休息。③對完成觀察活動的小組給予某種形式的獎勵,比如在教材上小鴨子的旁邊蓋上獎章。三、向學生發放家長通知書,告知家長觀察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 第二課時匯報觀察結果(1)教師提問:哪些同學堅持完成了觀察活動?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樣的?(2)各個小組匯報觀察結果集體討論:根據觀察結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樣的嗎?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有變化嗎?2.提出新的研究問題(1)教師提問: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變化嗎?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有變化嗎?(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假設和推測。3.制定新的觀察計劃(1)小組討論:怎樣觀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怎樣記錄觀察結果?(學生已有經驗,可以讓學生討論決定)(2)教師指導:①什么日期開始觀察?連續觀察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時候觀察?(觀察日期從農歷月初開始到農歷月末結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時進行觀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時進行觀察。)②天氣不好的時候怎樣開展觀察活動?(天氣不好可以觀察天氣狀況,推測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并通過報紙、互聯網等檢驗自己的推測。)③怎樣堅持完成觀察活動?(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來完成長期的觀察和記錄活動,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個學生都進行觀察,接下來每周由一位同學負責觀察并且收集數據,最后對所有的資料進行匯總)。4.出示班級記錄表格,要求每個組的同學輪流完成班機記錄。日期時間月相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記錄的小組初一 初二 …… 三十 初一
第三課時1.匯報觀察結果學生分組匯報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和方向。教師提問:根據觀察結果,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沒有變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狀和方向有沒有變化?2.總結農歷一個月內月球運動的規律(1)展示一個月內不同日期拍攝的月相的照片。(2)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并把結果記錄在書上:①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農歷的哪一天拍攝到的?②一個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樣變化的?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變動?④兩次月圓之間大約相隔多少天?⑤月球是怎樣圍繞地球轉動的?匯報小組討論結果,總結月球運動規律。(對于月球是怎樣圍繞地球轉動的,學生回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借助于模擬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閱讀書上介紹的資料,了解什么叫月相以及月相變化的規律。3.課后拓展讓學生根據總結出來的月相變化規律預測未來一個月里月相的變化情況。 6 月相的成因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 l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運動及月相的成因。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會做月相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據月球方位變化和月相變化推想月球的運動和月相的成因)。 3 、通過認識月球的運動向學生進行科學自然觀教育(使學生體會到天體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 、分組實驗材料:電燈 (瓦數大的)、皮球。 2 、掛圖或投影片:一個月的月球方位和月相變化、月球的公磚、月相成因示意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l 、提問: ( 1 )地球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 2 )地球自轉一周用多少時間?地球公轉一周用多少時間? ( 3 )伴隨地球自轉發生什么現象?伴隨地球公轉發生什么現象? ( 4 )我們是根據什么推想地球運動狀況的?(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情況。) 2 、談話: ( 1 )在中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用一個月的時間觀察過月球。月球除了像太陽一樣有東升西落的現象以外,還有什么現象?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一個月內的月球方位和月相變化。) ( 2 )說一說,在一個月內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變化?月球的樣子有什么變化? ( 3 )關于月球的方位變化和月球的圓缺變化,你有什么問題? 3 、講述: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月球的運動和月球圓缺變化的原因。 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月球的運動 ( 1 )講述:我們首先來研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變化能告訴我們什么。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變化有兩種,一種是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的變化,另一種是在不同日期同一時刻的變化,我們分別來研究。 ( 2 )討論: ①根據你過去的觀察說一說,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傍晚 6 時、 7 時、 8 時……),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樣的變化的?(自東向西移動)每天都是這樣嗎?你認為這種變化是怎么產生的?(就像太陽東升西落一樣,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 ②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 (初二、初四、初八……的傍晚),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樣變化的?(自西向東移動)這說明什么?(月球在自西向東運動)這種變化會不會是由于地球自轉或公轉產生的?(不會)為什么?(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 ③農歷初二、初八、十五的傍晚,月球分別在天空中的哪個方位?農歷十六、二十二、二十八的早晨,月球分別在天空中的哪個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移動的“路線”(軌跡)是什么樣的?(弧形) ④上半月,我們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線自西向東運動;下半月,我們仍然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線自西向東運動。這說明什么?(說明月球在圍繞地球轉動,轉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⑤農歷初二月球在什么方向?農歷十五月球在什么方向?每個月都是這樣嗎?這說明什么?(這也說明月球在繞地球運動,只有這樣,上述現象才能循環出現。) ⑥通過以上分析,你知道了什么? ( 3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月球的公轉。 ( 4 )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月球總在圍繞地球轉動,月球的這種運動叫做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 5 )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2 、指導學生認識月相的成因 ( 1 )講述:下面我們來研究月球的圓缺變化。月球圓缺的樣子叫做月相(板書:“月相”)。 ( 2 )討論: ①隨著日期的推移,月相是怎樣變化的?(初二是向左彎的月牙兒,初八是有半邊明亮,十五是圓月,二十二是左半邊明亮,二十八是向右彎的月牙兒。)每個月都是這樣的嗎?從月圓到再次看到月圓,中間相隔多少時間?(農歷一個月) ②月相變化是月球的形狀在變化嗎?你認為可能是什么在變化? ③月球會發光嗎?為什么我們看到月球是亮的?(月球反射的太陽光)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月球都能被照亮嗎?哪部分是亮的?(板畫說明,只有月球向著太陽的一面才是亮的,才能反射光刀由此推想月相變化可能是怎么回事?) ④月相變化是伴隨月球的什么變化發生的?伴隨月球的方位變化而發生,隨著日期的推移,月球逐漸向東移動,月相不斷變化。)這兩種變化在時間上有什么共同的規律?(月球的方位變化與月相變化部是循環的,周期都是農歷的一個月。)由此推想月相變化可能與什么有關系?(可能與月球圍繞地球的轉動有關系。) ( 3 )講述:以上,我們對月相的成因做了一些推測,認為可能與月球的公轉有關系。為了證明這些推測對不對,我們來做個實驗。實驗的方法是:用教室里這盞燈當作太陽,你自己當作地球,用皮球當作月球;把“月球”舉在空中,使燈光照到“月球”上,觀察此時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狀;然后使“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變化?( 4 )學生分組實驗。 ( 5 )匯報實驗結果。 ( 6 )討論: ①以上實驗說明什么? ②根據以上研究,說說月相是怎樣形成的? ( 7 )講解:月球不會發光,朝著太陽的一面是明亮的,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轉過程中,向著地球的一面有時全部是明亮的,有時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時明亮部分與黑暗部分各半。有時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時全部是黑暗的。這樣,在地球上就會看到有月相變化。 ( 8 )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9 )提問:用你自己的話說說,月相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鞏固應用: 1 、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月球的運動和月相的成因。 2 、提問: ( 1 )月球在天空中是怎樣運動的?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 ( 2 )伴隨月球的運動我們看到什么現象? ( 3 )月相的成因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如果月球本身會發光,我們會看到有月相變化嗎?如果月球不是繞地球轉動,我們會看到有月相變化嗎? 布置作業: 思考:據研究,月球也有自轉運動,可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總是同一面,看不到月球的背面,這是怎么回事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過程與方法: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情感、態度、價值觀:1、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2、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教學重點】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教學難點】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用于貼月相的掛圖、月相成因示意圖、月相變化的課件、皮球、電燈(瓦數大的)。學生準備:圓紙片、剪刀、活動記錄等。 【教學過程】一、畫月相 1、創設情境,引出月相話題:同學們,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有陰晴圓缺”的詞句,看來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月球有圓缺變化的情況,說說你曾經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 2、講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過的月相畫下來嗎? (教師給每個學生幾張相同大小的圓紙片,請學生在紙上畫月相,然后把它們剪下來。)4、讓幾位學生把畫月相的紙片貼在黑板上,全班觀察分析。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見到這樣的月相,為什么? 5、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的正誤。6、說說這些月相分別是什么時候能看到的? 二、給月相排序 1、請每位學生再畫一個月相,并剪下來。 2、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農歷什么時候的? 3、(出示一組標有時間的圓圈的掛圖)你能把剪下來的月相準確地貼在上面的圓圈里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測時間,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貼上月相。) 4、觀察黑板上的掛圖上貼出的許多月相,小組討論并交流:有什么發現?有什么問題? 5、教師出示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圖,讓學生們討論:你們認為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么規律?你們認為下半月的月相將如何變化?6、小結: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其他的說法也正確:1、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初二向左彎,初八右半邊明亮,十五月圓,二十二左半邊明亮,二十八向右彎(記憶訣竅:“殘”字拼音第一個字母“c”的形狀)。2、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3、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三、模擬月相變化1、設疑:月相的變化是月球的形狀在變化嗎?是伴隨著月球的什么運動發生變化的?2、小組內討論交流:能否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月相變化?用什么來模擬,怎樣模擬?3、可參照課本第49頁進行模擬實驗,觀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樣嗎?亮面朝向一樣嗎?(或者在教室里準備一盞瓦數大的電燈,用這盞燈當作太陽,學生自己當作地球,用皮球當作月球;把“月球”舉在空中,使“陽光”照到“月球”上,觀察此時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狀;然后使“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變化?)(模擬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用來模擬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體,它的明亮一面始終向著“太陽”。即“月球”圍繞“地球”轉動一周時,它只自轉了一周。)4、提問: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你有什么發現?5、學生思考回答。(預設:月相的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關,不是因為月球的形狀在發生變化。)6、播放月相變化的課件,鞏固并小結: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解釋: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7、對比一下,我們前面排序時所貼的月相,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四、觀察白天的月相 1、談話:在給月相排序和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能否得到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為什么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3、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教師教學時應確認一點:如果自己的教學時間在農歷的上半月,請引導學生在傍晚觀察;反之,則應在清晨觀察。從農歷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來越晚,因此在清晨觀察比較合適。)4、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5、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6、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么辦? 7、說說你們認為在觀察過程中,還會有什么問題或困難存在? 五、課外拓展:1、動腦筋:今年春節晚上,某商店被盜。第二天,公安人員審詢了最有嫌疑的兩個嫌疑犯張三和李四。張三說:“昨晚十點鐘,借著月光我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李四說:“十點的時候,我正在家里睡覺。”請你幫助公安人員判斷,誰最有可能是罪犯,為什么?(答案:張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為春節是正月初一,根本沒有月亮,可李四說他借著月光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是在撒謊,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2、每天下午放學后的傍晚時分和上午上學前的清晨時分進行觀察,并記錄天空中的月相。(月相跟著農歷變,初一初二看不見,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邊,到了十五滿月圓,以后月相逐漸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見。)板書設計: 2、月相變化一、規律: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二、成因: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教學后記: 7 登上月球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通過網上閱讀、觀察、討論等認識月球,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認識;激發網上閱讀、討論、想象等多種方法收集信息的態度與能力;3、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及空間想象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難點:增強對月球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及空間想象能力。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月球探秘網頁四、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引發探究。1、談話: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從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人類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攝了許多照片(多媒體課件展示)。到1972年12月,人類先后6次登上月球進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們人類的鄰居,美麗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關月球的知識?(學生質疑)2、這節課,請你做一個月球探險家,去探索月球的無窮奧秘? 二、網上閱讀,自主探究。1、引導討論,提示學法。你想通過哪些方法來探索有關月球的知識? 2、分組自學,指導探究。下面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學法獲取有關月球的知識。網址:界牌中心校網站中的月球探秘3、組織討論,課內交流。學生打開相關網頁介紹有關月球的知識(自己知道的),教師利用投影展示。課文重點知識: (1)月球是個球體,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約384000千米。(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個月球才有一個地球大。(3)月球不會發光,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鋪上了一層細細的粉末。(5)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風、雨,是一個寂靜、干旱、黑暗的世界。(6)晝夜溫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7)月球引力小,只相當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輕飄飄的。(8)沒有植物、動物,沒有生命。4、在進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們雖然已經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識,但人類并沒有停止對月球的探測,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月球將會有新的發現,科學家已經設想在月球上建立人類生活基地(出示圖片),如果讓你設計,你看需要哪些設施(要適應月球上的自然環境)。6、如果那一天實現了,請你想一想,未來的月球將會是什么樣的? 三、總結探究,延伸課外。1、同學們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此時,你能用一兩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嗎? 2、科學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一個個未能解開的難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們要好好學習,認真探索,一步一步開啟科學知識的大門。3、作業:課后上網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把所掌握的知識用網頁、幻燈片等形式反映出來,下節課舉行一個月球探秘展示評比活動 自由探究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地球是不透明球體,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晝夜區別;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過程與方法:能積極提出地球產生晝夜現象的多種假說,并且進行驗證;認真參與模擬實驗和運用實驗搜集證據;根據實驗的情況修正自己的解釋。情感態度:認識到同一種現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更多證據加以判斷;培養主動探究,積極合作的態度。2、教學重點:提出關于晝夜交替現象的不同解釋,并通過模擬實驗進行驗證。3、教學難點:通過模擬實驗和證據補充排除某些假說的可能性;能發現和概括太陽和地球的相對圓周運動是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原因。4、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環節相關導語(1)引入:從宇宙到地球,認識地球是不發光的球體。知道太陽是地球重要的伙伴。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她孕育生命,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這就是地球。地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球體,但是她本身是不發光的。那么地球上生命萬物需要的光明是哪里來的呢?是太陽,太陽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伙伴。(2)認識陽光照射地球時,地球表面會出現晝夜的區別。 那么當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時候,地球表面的明暗會出現什么變化呢?老師演示,大家做好觀察。——這時地球表面的明暗有什么變化?——對,這時地球表面上一半是亮的,就是白天,一半是暗的,就是黑夜。用圖來表示就是這樣的。(板畫)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晝夜”。 (3)促使學生認識“晝夜交替現象”我們還應該非常熟悉的是,地球上不僅有晝和夜,晝夜還在有規律的交替(板書晝夜交替)——你知道什么叫晝夜交替嗎?(4)根據板書,知道靜止時地球表面有晝夜但不會交替,只有運動了可能產生晝夜的交替。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和太陽怎樣的運動可能會產生晝夜交替?并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進行假設并畫出簡單示意圖。 晝夜交替現象是怎么產生的呢?像上面這樣太陽和地球都不動,會形成晝夜交替的現象嗎?(這樣有晝夜,但不會出現晝夜的交替)——看來,必須運動起來,才可能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那么,地球和太陽怎樣的運動可能會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呢?請積極思考,在4分鐘內請每個小組至少拿出兩種可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設來。——在紙上畫出簡圖 (5)按要求組織交流匯報,并板書剛才老師把同學們有代表性的假設搬到了黑板上,哪些假設和書本上猜測是相同的呢?——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提出了書本上有的四種假設,還產生了新的假設,看來我們同學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6)怎么證實這些假設的正確性——模擬實驗——知道模擬實驗是研究地球和宇宙知識的重要方法。不過老師要提醒大家,現在我們還只是紙上談兵,我們怎么來證明這些假設的正確性呢?——模擬實驗是我們學習宇宙和地球知識的常用方法。 (7)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并要求做好實驗記錄。 (8)組織交流。 (9)小結:模擬實驗檢驗假設都是行得通的。但不可能都是對的,你認為哪些觀點可能是錯的。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現這些假設用模擬實驗來檢測都是行得通的,這是我們共同的學習成果。只是有一點大家都應該明白,在真實的宇宙空間里,這些假設不可能都是對的。那么根據你的知識或者你的經驗,你認為其中的哪些假設明顯是站不住腳的,說說你的觀點和理由。(10)在沒有確切證據佐證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判斷假設的真實性。這些假設各不相同,能否找出這些假設的共同特點謝謝這幾位同學的精彩發言,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沒有拿出足夠的證據之前,我們還不能斷然否定任何一種假設。這是不同的假設,不同的假設里地球和太陽處于不同的運動之中,那么這些看似毫不相同的運動到底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誰能發現這一點,誰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的最大功臣。(11)組織交流 (12)課堂總結今天我們一起進行了宇宙和地球知識的學習,我們圍繞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運動,進行充分假設,開展模擬實驗,積極提出質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進行了集中性的研究。到現在,雖然最終沒能得出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真正結論,但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晝夜交替現象,一定是由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圓周運動產生的。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的解決,直到得出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