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二單元 月球教學設計
3.制定研究計劃
(1)把學生按照提出的假設性解釋分成不同的小組,設計一個驗證試驗來研究自己的解釋。
(2)教師引導學生在設計中思考下面的問題:
①在實驗中用什么模擬月球表面的土壤?用什么模擬撞擊月球的天體?
②為了驗證假設,在實驗中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應該保持不變?
③怎樣測量和比較模擬出的環(huán)形山的大小?
④怎樣記錄實驗中搜集的數(shù)據(jù)?怎樣減小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誤差?(重復試驗)
4.進行驗證試驗
(1)讓學生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記錄試驗中的數(shù)據(jù)。
(2)讓學生匯報實驗中搜集的數(shù)據(jù),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總結。
5.得出研究的結論
讓學生根據(jù)不同小組的匯報總結:環(huán)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5 觀察月球
教學目標
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時刻出現(xiàn)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變化的。知道在農(nóng)歷一個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是周期性的,有規(guī)律的。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斷變化叫做月相,月相的變化以大約一個月為周期,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
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觀察月球的資料。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表述觀察月球的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能堅持完成一個晚上甚至長達一個月的對于月球的觀察活動。愿意與其他同學交流觀察月球的結果。愿意和其他同學通過合作完成對月球的長期觀察。。
教學準備
指南針、自制六分儀(參考資料)、一個月的月相的圖片、匯報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用的表格、記錄用筆和紙、照相機、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選擇一個天氣晴朗,能見度高的日子,最好在農(nóng)歷上半月,這時月亮出現(xiàn)在上半夜,學生相對容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