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全冊3
2、 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 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 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二、教學重點:
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
四、教學準備:
人體基本結構圖、骨骼模型等。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我們的的里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骨骼能獨立運動嗎?有哪些組織與骨骼協調工作呢?
(二)觀察上肢的運動
1、拿重物:學生體驗一側手臂完成拿起啞鈴動作。感受肌肉在運動中的變化和作用;
嘗試使用不同的觀察方法來了解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時都在用力、肌肉變化不同。
觀察方法及觀察目的
分解觀察上肢運動,降低觀察難度。
借助對上肢活動的感受,了解骨骼關節與肌肉的關系。
2、記錄我們的觀察
用圖文記錄觀察所得,強調將學生觀察到的事實、體驗到的感受,通過圖畫、文字真實的表現出來。
交流
與相關資料比對(完善自己的認識)
(是重要的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記錄,學生把自己對于上肢骨骼、關節和肌肉在活動中的關系,直觀表現出來。
3、觀察與骨骼、關節和肌肉相似的物體
對骨骼、肌肉、關節認識的拓展,利用現代機械上的類似構造,直觀地表現三者的功能特點。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
再次明確三者關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課的延伸。
參加體育鍛煉和我們的骨骼、肌肉、關節的關系。
(四)作業
附板書設計:
骨骼、關節和肌肉
骨骼
關節
肌肉
課后反思:
3、跳動起來會怎樣(一)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運動需要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將氧氣吸收進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進更多的氧氣。
3、經常鍛煉身體,可以加大身體的肺活量,這樣有利于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
1、合理使用實驗記錄單,能夠測量單位時間內心跳與呼吸的次數,并進行數據分析。
2、能夠結合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作出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相互交流,能夠在合作中完成實驗活動。
2、能夠耐心、細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數的測量活動。
二、教學重點:
以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體活動后的變化為線索,將呼吸和循環系統引入學生的視野,并展現出這兩大系統在支持人體活動上的作用與聯系。
三、教學難點:
以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體活動后的變化為線索,將呼吸和循環系統引入學生的視野,并展現出這兩大系統在支持人體活動上的作用與聯系。
四、教學準備:
秒表、聽診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測量儀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