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青島版)
教學重點、難點 :
知道水有溶解物質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變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1、 燒杯、玻璃棒、食鹽、紅糖、白糖、高錳酸鉀、小藥匙。
2、 相關資料。
預習:
準備粉筆末、小蘇打、面粉、食用油、沙子、黏土、木屑等。
導學:
一、觀察材料,科學猜想
1、(出示白開水和食鹽)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杯白開水和一湯匙食鹽,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食鹽是白色顆粒狀的固體,而白開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假如把食鹽放入白開水中,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回答:鹽會不見了,水會變咸了,水位上升等)。(板書:水變咸了)
二、初步驗證,產生問題
1、剛才,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親自做一做,驗證我們的說法?(各小組學生親自做實驗,調制并品嘗鹽水,發現猜想正確,教師予以表揚,并板書:食鹽——>不見了)。
2、對于這樣的現象,我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自由回答,如“食鹽是怎樣到水里的?”、“還有哪些物體放到水中,也像食鹽一樣看不見了?”、“食鹽不見了與什么有關系?”、“怎樣看到一種物體到水里的過程?”等問題)。
3、大家的問題真有趣,討論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好不好?
4、通過小組討論,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見了,教師板書:白糖、味精。學生可以提出觀察深顏色的物體在水中的變化)。
三、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1、(出示高錳酸鉀)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種叫做高錳酸鉀的藥品,請看它與食鹽有什么不同?(學生答出它是一種紫紅色的固體粉末狀顆粒)。
2、下面,我們觀察把它放入水中后發生了哪些現象?(學生匯報觀察結果為:高錳酸鉀變成了一些微小的顆粒,燒杯中的水變成了均勻的紫紅色,在杯子底部沒有沉下的高錳酸鉀。)
3、看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回答,如認為“高錳酸鉀是均勻分散到水中的”“食鹽、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勻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結:像食鹽、白糖、高錳酸鉀一樣,放入水中后變成了一些微小的顆粒,均勻地分散到水中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溶解。(教師板書:高錳酸鉀——>溶解)讓我們再看一下這個溶解過程(課件出示高錳酸鉀分子由大變小,均勻分散到水中的過程)。
四、聯系生活,自主探究
1、剛才,我們研究了高錳酸鉀等物體在水中溶解的現象,研究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各種問題,如“還有哪些物體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體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蘇打、面粉、肥皂、石灰會不會在水中溶解?”)
2、問題提出來了,那你們想怎樣研究?(學生回答,可以親自做實驗。)
3、下面,老師給大家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看哪些物體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體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們的發現記錄下來。(各小組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并做好記錄。)
五、匯報交流,深度探究
1、我發現大家的研究熱情很高,肯定有很多發現,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生可以回答出:小蘇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筆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發現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水有溶解別的物質的性質。”、“石灰放入水中會沉淀到燒杯底部,它不能均勻分散到水中,可見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師引導學生多方面匯報實驗發現,并用鼓勵性語言予以評價。教師板書:石灰、粉筆末、石子、黏土——>不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