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6.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
復習內容:教科書第12冊105頁“整理與反思”和105~106頁“練習與實踐”1~6題。
知識要點:
1.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的意義。
2.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物體的體積和物體的容積的意義。
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
4.物體的體積和物體的容積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5.體積和容積單位及其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
6.計量單位換算的方法。
7.幾何體表面積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何體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的意義的認識,明確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及其推導過程,體會公式推導過程中的教學方法。
2.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弄清相鄰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計量單位換算的方法,促進學生知識系統的形成。
3.運用立體圖形表面積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能靈活運用表面積知識正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長、正方體和圓柱、圓錐的教具;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表面積計算
1.復習表面積的意義。
提問:什么是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拿出立體圖形的教具,觀察這些形體,一邊用手摸一邊說出每個形體的表面積包括哪幾部分的面積。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是哪些面面積的和?圓柱體表面積是哪些面面積的和?
2.復習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側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么聯系?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
3.歸納表面積計算方法。
學生先同桌之間互相說說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表面積計算方法,然后指名交流,教師及時板書。
4.引導思考圓柱表面積有沒有其它計算方法?結合圓柱表面展開圖和圓的面積推導過程,學習小組展開討論。
教師概括:表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與半徑的和。
5.做“練習與實踐”第3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三道題的算式。集體訂正,讓學生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二、復習體積(容積)知識
1. 復習體積(容積)的意義。
提問: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物體的體積就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物體的容積就是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弄清所有的物體都有體積,但并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
2. 復習體積(容積單位)。
提問: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讓學生用結合實際生活比畫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師:你能說一說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嗎?
3. 完成“練習與實踐”1~2兩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教師說明單位換算的方法:在名數換算時,要先看是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再想這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然后用相應的方法求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