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圓柱與圓錐
板書: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③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① 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②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
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sh
3、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p29頁第1-3題,完成練習五。
教學目的:
復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
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有條理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
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表面積、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圓柱
1、圓柱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有什么特點?(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側面是一個曲面.)
(2)做第29頁第1題:指出幾個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1)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答: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