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2、揭示課題。
師:“生活需要創造”。本課要求同學們利用鵝卵石與有關物品,并且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把鵝卵石變成一件好看的藝術品——《卵石頭像》。
(二)要點輔導(構思創意)
欣賞典型性作品,啟發想象,討論思考方法。
出示各種臉譜供學生啟發想象,利用卵石的大小、形狀進行巧妙的構思和大膽想象。
分組討論,確定你根據卵石的形狀,確定你要制作何種形象的石頭人,鼓勵兒童別出心裁和與眾不同,加強觀察和聯想。
討論歸納。
1、圓石、扁石宜做娃娃臉,長石、凸石宜做老人臉、怪人臉;
2、表示頭像的不同表情;若畫笑臉:眉開眼細嘴角翹;若畫怒臉:眉豎眼圓嘴唇努;
3、選擇不同的材料,制作頭發、眉毛、胡須,能表現不同的性格,有的粗獷,有的溫柔……
(1)出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為學生的創作作品增加“養料”。
技法指導,討論制作步驟。
a根據石頭的形狀和準備的材料,想好做什么頭像;
b分別將五官等所需材料挑出來,捏、剪、扎出需要的形狀;
c粘貼時,將眉、眼、鼻、嘴、發等粘在石頭上,注意粘貼時的位
把所帶的鵝卵石和所帶的工具、材料互相交流,同桌間合作交流,既鼓勵獨立創作,也可充分發揮想象,用比較夸張的手法,創造出新形象。
(三)創作體驗(展現創意)
1、學生可獨自創作,也可和同桌或小伙伴一起創作;
2、師巡回指導,參與學生的制作過程;
3、學生在“石頭人之家”展示作品,全班交流,互議互評,體驗藝術創新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小結:鼓勵學生在人們不斷進步的今天,用藝術家創造性的眼光去嘗試“變廢為寶”,做一個勇于創造的人,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五)評寫“學生美術課內情況綜合測評表”。
課外活動:舉行一次互贈禮品的活動,把自己做的鵝卵石像贈給同學或老師做紀念,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鼓勵兒童在生活中要用創造性的眼光去發現美和創造美。通過教學,使兒童不斷地觀察和想象,并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和構思,提高“因勢造型”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并大膽進行“變廢為寶”的藝術活動。
課 題:恐龍世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對形態各異的恐龍世界形象、特征有初步的感受和認識,了解更多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美術課教學的內容,拓寬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以線描的形式或其他的方式表現自己喜歡的恐龍,并想象恐龍世界的情景,適當地添加背景,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通過本課的學習,是教師進一步認識到美術課的教學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有狹義的美術學習,轉變為廣義的美術文化基礎的學習,使學生在表現和創造恐龍的同時,對自然科學知識有所了解。
教學重點:線描寫生課的重點是把學生觀察恐龍的感受用線描的方式進行表現。
教學難點:線的排列、組織及如何把想象的恐龍世界表現出來。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播放《恐龍》片段,提問:
(1) 這是什么動物?
(2) 它們生活在什么年代?它們現在怎么樣了?
(3) 人們是怎么發現它們的? 學生欣賞并通過課前準備好的相關資料,討論回答問題。 電視片的再現使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恐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