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浙美版)
師:知道這個舞蹈的名稱嗎?這段《飛天》舞的創作靈感源自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
3、教師介紹與飛天有關的佛教故事和藝術。
師: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的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的美麗菩薩。她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意譯為天歌神、緊那羅,意譯為天樂神。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里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于花叢,飛翔于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于云霄。后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
4、教師講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點及藝術價值。
師:提起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飛天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余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飛天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融合為一的結果,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它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頭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之一,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邊介紹邊出示一些敦煌莫高窟圖片)
5、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師: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欣賞美麗的飛天?
6、引入課題:《古人的夢想——飛天》。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人的夢想——飛天吧(揭示課題)。
二、欣賞飛天作品
1、繼續播放課件:飛天藝術。
師(邊放課件邊介紹):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這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濟的發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形象、姿態和意境、風格,都在不斷地變化,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這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濟的發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形象、姿態和意境、風格,都在不斷地變化,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1.興起時期。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大約170余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一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
2.創新時期。從西魏到隋代大約80余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處在佛教天人與道教羽人、西域飛天與中原飛天相交流、相融合、創新變化的階段,是中西合璧的飛天。
3.鼎盛時期。從初唐到晚唐,貫穿整個唐代,大約3xx年。 唐朝時,敦煌飛天進入成熟時期,藝術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這時期的敦煌飛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飛天的風貌,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