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浙美版)
(1)欣賞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讓學生說說木雕的藝術特點。(2)教師小結:東陽木雕的特點是雕刻細膩華美,人物形象飽滿;黃楊木雕的特點是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如象牙,年久色漸深,古樸美觀,硬度適中。
4.教師示范,學生認真觀摩。
(1)課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師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見教科書第13頁制作步驟2-5)。
①將凝成固體的石膏板,用細砂紙將表面磨勻。②先用鉛筆在石膏上畫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線條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進行拓印。
5.學生制作,體驗雕刻魅力。
(1)學生制作,教師現場指導。(2)提示:在使用刻刀時要注意安全,別傷到手;雕刻時拿刀要穩,刻出“刀”味來;嘗試用不同紙材印刷,畫面效果不同;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合適的名字。
6.講評小結,升華本課主題。
(1)講評作業,師生共同交流。
(2)把民間木雕藝術講給家長、同伴聽,大家一起欣賞、感受。
(3)下節課準備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
(學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
(教師)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
二、教學過程
1.欣賞作品,感受雕刻魅力。
(1)選出優劣不同的作品,師生互評。
(2)說說雕刻藝術的魅力。
(3)課件欣賞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與學生作品比較。
(2)師生交流作品的特點。說說自己作品的優缺點以及努力的方向。
2.教師示范,感受不同特點。
(1)教師講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點和方法。
(2)教師選擇一種材料示范。
(3)小結:要根據蔬果和肥皂的材質特點進行塑造,雕刻時要認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數,提刀穩當;輕重合適。
3.學生創作,體驗材料特點。
(1)教師巡視指導,對存在共同性的問題進行集體講評。
(2)創作提示見“第一課時5”的提示。
4.共同總結,全面拓展學習。
(1)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內容、作業,體會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點。
(2)有興趣的同學進行雕刻練習,舉行作品展覽。
(3)收集資料檔案,定期全班交流。
六、門的裝飾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外傳統門的類別、裝飾特點。
2.通過對門飾的觀察、欣賞,初步學習運用剪紙或繪畫形式,創作自己喜歡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門。
3.培養學生熱愛中外優秀文化傳統的品質。
二、重點、難點
重點:用繪畫或剪紙的形式表現中外的門飾。
難點:創作的作品表現出一定的裝飾風格。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中外門的圖片資料
(教師)有關門飾的課件,組織學生開展對門的研究。
教學過程
一、文字導入
1、出示象形文字,從文字的結構中看出門的含義:古代指兩扇為門,單扇為戶。
2、出示課題《門》
二、初步探索門的文化內涵
1、一起欣賞古今中外不同的門(出示課件)
學生說說感受
2、分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門的知識。
3、師生共同探討更為細致調查項目(如門的歷史、類別、裝飾、形狀、制作材料,對未來門的暢想等)。
三、深入探究
1、門的組成部分:門扇、門框、門檻、門楣
2、門的裝飾:
中外門飾的差異:歐洲的門飾簡潔厚重,中國門飾一般以雕刻為主。
南北差異:北方以彩繪木雕為多,南方則以浮雕,鏤空雕為主。
門飾的內容:(傳統)幾何圖案、樹木花卉、翎毛走獸、山水風景、戲曲故事、人物神仙以及博古雜寶等。門飾的題材很少單一出現,大部分是多種題材組合,自然而又和諧。(現代)簡潔時尚(課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