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浙美版)
(5)我們來看看畫家運用了哪些色彩來表現描繪的對象?
小結:這幅畫畫家主要用了紅色和綠色,這樣使畫面的色調既有強烈的對比感,又給人一種熱烈的感覺。所以根據需要描繪的對象和內容選擇好色彩,是非常必要的。
《秧歌》
(1)朗讀童謠,說說童謠在說什么?
(2)童畫是怎樣把童謠的內容描繪出來的?(色彩,內容安排等。)
《種蓮子》
(1)請一學生朗讀。
(2)這個童謠和童畫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數蛤蟆》
(1)誰會唱這首童謠?
(2)畫面反映了什么情景?
《點點窩窩》
(1)畫面用了什么表現形式?
(2)你還記得噴畫是怎么制作的嗎?
《小小孩兒會唱歌》
(1)這首童謠表達了小孩子怎樣的心聲?
(2)畫面給人什么感覺?是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4.體會童謠
學生根據教師提拱的童謠作品,讓學生觀察討論后分組表演。
⒈《猴拉車》
猴拉車, 狗幫坡,
白兔一邊打號歌,
車上拉個大蘿卜。
⒉《拉羅羅》
拉羅羅,扯羅羅,
麥子熟,蒸饃饃。
你一個,我一個,
給寶貝留下一簸籮。
蒸多大,這么大。
⒊《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個,我一個,
冬冬不在留一個。
5.師生點評。
6.小結并布置下節課要準備的東西。
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
(學生)繪畫工具、材料,收集喜歡的童謠。
(教師)童畫童謠互配的作業等。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你覺得怎樣可以創作出優秀的配童謠童畫?
(2)討論如何配畫童謠?
可以是歌詞中的某一句或幾句歌詞。創作內容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某個生活場景。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張的手法表現畫面。
2.連線。出示童謠和童畫,把相對應的童謠和童畫用線連起來。
3.欣賞其他童畫作品。
4.嘗試創作。
(1)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童謠作品,談打算如何創作。
(2)學生嘗試用不同的繪畫材料為童謠創作童畫。
注意: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創意、構圖、畫面的整體效果等;盡量表現童謠的意境。
(3)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5.評價作業。
評價建議:
(1)能基本表達出童謠的意境。
(2)色彩、構圖、畫面具體氛圍等。
(3)選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當。
6.小結與拓展。
(1) 把全班學生的作品編印成畫集。
(2) 請同學們利用時間收集更多的童話資料。
(3)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行童謠童畫互配練習。
四、大盒子小舞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以紙盒為基本制作材料,通過繪畫、剪貼、捏塑等綜合方法,制作一個微型舞臺。
2.從學生平日隨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過合理的想象、藝術的再現,賦予作品新的生命意義,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用多種視角觀察身邊的事物,關注、熱愛生活。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普通的紙盒,通過合理設計和制作完成一個特定場景。
難點:刀等工具的應用;組織場景,表達自己獨特的創意。
課前準備
(學生)一個較大的紙盒,裁紙刀,顏料或其他著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
(教師)范作,裁紙刀,紙盒子等。
教學過程
1.組織導入,盒子百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