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學案例
三、解決問題拓展延伸
為了本節課探究的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與價值,我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創設了兩個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一個是幫助奶奶拎東西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探究思考:淘氣和笑笑應該怎樣分工才能把所有的物品幫奶奶拎回家?一個是修改小馬虎的日記的情境,這兩個情境練習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它不但提高了學生應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以致用、形成技能,而且還把德育有機地滲透其中,增強了數學的應用意識。
四、全課總結
總結的好壞也是畫龍點睛之筆,最初是簡單的讓學生談一下本課的收獲,然后又設計一個實踐作業,為拔河比賽選隊員,先回家稱量自己的體重。這兩個結尾反思之后沒有新意,所以最后設計是這樣的:這節課我們通過掂一掂,拎一拎,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學習方法感受了不同物品的質量,認識了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其實還有很多質量單位象“克拉、盎司”等質量單位,你們聽說過嗎?這些將有待于我們今后研究。用多媒體演示,這樣的設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評:《有多重》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節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認識和了解克與千克兩個質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本節課內容學生有一些生活經驗,但缺乏具體認識,因此,初步建立質量觀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要“創造適合于學生發展的教學,使數學學習活動不再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教學中,教師力求做到“以人為本”,注重了學生體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通過猜、掂、稱等活動方式,調動多種感官,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充分體驗克與千克的實際質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數學基本技能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力求體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思想。
2、設計的問題具有開放性,拓寬多向思維的空間,有利于思維的搜索與發散。
3、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將德育教育融于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科教學的思想性。
5、整節課以多媒體、教具、學具貫穿——教具、學具的充分應用,使學生的親身體驗到不同質量的物品帶來的不同感受,使各種生活場景再現,加強課堂生動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
總之,本節課教師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學生在整節課中有序地活動、交流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