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學設計
生1:我們組5個蘋果
生2:我們組的8個文具盒
生3:我們組6本書
…………
4、猜一猜。
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說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怎么辦?
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師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并不一定重。
5、說一說。以千克為單位說一說身邊或教室中物品和質量。
生:窗臺上的一盆花有1千克重。
生:指著一摞作業本大約有1千克重。
6、小結: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著衣服上的鈕扣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么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生1:也可以用秤稱。
生2:我看書知道可以用天平來稱。
(三)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師:我們就用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匯報:生:10個1角是10克,我知道1個1角的硬幣就是1克。
生:一枝筆是10克。
生:一個雞蛋是50克。
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并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四)單位換算
1、師:同學們認識了千克和克,拿出你們組帶來的鹽觀察一下鹽袋的正面是怎么規定質量的。引出:1千克=1000克
2、練一練書中20頁的2題。
3、指“kg”、“g”,讓學生說說在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松、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師:老師這有一段錄像同學們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師:錄像中有數學問題,要注意喲!答上的獎勵一顆★
開始放錄像。
鏡頭一:幾名學生在校醫室量體重,當一名學生站在秤上時,畫面拉近稱上的刻度。50千克。
鏡頭二:一名學生與父母在超市購物,學生拿起一個果凍,畫面拉近封皮上的凈含量: 30克。
鏡頭三:爸爸拿了一個西瓜放在臺秤上,畫面上拉近秤上的刻度。指針指向刻度“5”。
…………
2、師:誰找到了鏡頭中數學問題,請回答。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活中情境,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自覺地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后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3、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廣泛接觸生活中物品,發展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通過學生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來完成的,在活動中學生親自感知、親自體驗。并在感知和體驗中通過思考建立了千克和克的質量概念,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讓學生嘗試了實踐操作和小組合作交流獲得新知的喜悅,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實際操作獲得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生活中的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由于班級的學額(60人)較大,每組人數較多,每組中在操作過程中配合的不好,學生都爭著操作、爭著發言,因此課堂顯得較混亂。這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