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
〖教學反思〗
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實際操作活動?如何培養學生的質量概念?這是我在設計本課時,著力思考的兩個問題。
本課,我為學生準備了稱量工具,讓學生帶來了食鹽、硬幣、花生、蘋果等很多實物,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了充分的條件。設計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對質量的理解分為“模糊→初感→明晰”三個階段,使之落到了實處。在設計本課時,沒有將操作活動按傳統方式貫穿于教學始終。課前,以自學引導題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調查,感受質量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通過閱讀,知道“1千克=1000克”以及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這樣的基本知識,這樣很好地發揮了社會大課堂和課本的工具作用。開始,先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互學,再獨立掂兩袋鹽、一枚硬幣,使學生的認知由模糊逐步向清晰過渡;接著組織學生分組開展估一估、稱一稱的操作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物體的不同質量,體驗到千克、克這一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由于在設計時,刪減了一些稱量食鹽、硬幣和關系推導等環節,給學生的操作提供了更多的時間。本節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活動開展相對集中。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交流得充分,操作得也很充分,出色地完成了教師預定的任務。教師教得輕松,學生“玩”得盡興,的確是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
值得改進的是:在天平和臺秤的使用上,講解略顯倉促,學生一時不能很好地掌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測量的準確性,如果課前教師能拿出時間進行專門、細致的講解、操作,活動的效果會更好些。
點評人:朱菊(江西省九江市教研室)
〖編者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突出了兩個特點。
一是,強調學生的學習是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教師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經驗組織學生交流,使后面的學習成為已有知識經驗的升華。注重在活動中理解1克和1 千克有多重,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以往的教學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單位的換算上,學生對1千克的蘋果大約有幾個,1千克的雞蛋大約有幾個是沒有清晰的意識的。新課程恰恰將學生擁有這種意識放在了首位。本節課培養學生獲得這種意識的教學思路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二是,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學生間的互學、師生間的質疑及學生的自主評價,都使我們感受到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環境的悄然變化,而這些將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有多重"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