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
教 學 設 計 方 案學校常州五星小學班級三(1)、(2)學科數學課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教時1日期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一、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尾不能整除)筆算方法的過程,能夠正確地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2、培養學生根據現實需要對多豐富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的意識和習慣。3、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二、制定依據:1、內容分析首位不能整除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中相對復雜的一種情況,也是本單元的難點。本課需要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自主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基本算理和算法,同時把筆算和估算融合在一起,還要通過驗算來確認計算是否正確。2、學生實際(1)本課教學是以有余數除法筆算方法為基礎的,但兩個知識點之間又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以前學的有余數的除法是直接應用表內除法計算的,商都是一位數,而現在所學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則商是兩位數,不能直接應用表內除法進行計算,而要從十位開始算起。(2)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雖然是本課的基礎,但與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盡相同,特別是當十位不能整除有余數,接下去要怎么算是學生的難點,假如不找出他們的共同點總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不找出他們的不同點,講清豎式的寫法,很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讓學生進行及時知識的對比,會導致很多學生在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和以前的知識產生混淆,沒有突破豎式計算這個難點。 教 學 過 程時間教學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計意圖 積累性常規活動30÷3 = 33÷3 = 80÷4 = 90÷3 = 64÷2 = 60÷3 = 6÷5 = 9÷2 = 88÷4 = 60÷2 =5÷4 = 77÷7 = 50÷5 = 48÷2 = 7÷2 = 40÷2 = 學生獨立完成后校對得數積累性常規活動中包括3類題: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沒余數)、一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這些都是本課的基礎性知識。 24÷2 = 20÷2 = 80÷2 = 8÷3 = 一、復習遷移1、出示掛圖(4筒帶2個)把這些羽毛球平均分給2組同學,每組分到幾個?2、談話引入新課(1)估一估(2)獨立計算(3)評講過程 幫助學生回憶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和方法,為新知做好準備。 二、自主探索1、出示另一幅掛圖(多1筒)把另一些羽毛球分給另外2組,每組分到幾個?2、操作探究比較:以上幾種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教學筆算筆算應該先算哪一位?十位上余下的1表示什么?4、驗算5、比較小結42÷2 52÷2(1)計算時有什么相同? (2)有什么不同 (3)當十位除完有余數時該怎么辦? 6、板書完整課題:首位不能整除(1)估一估(2)學生嘗試練習 (1)學生自主分(2)集體交流 (1)結合圖講算理 (1)得數都是二十多;都先算十位,再算個位(2)42÷2十位上沒余數,52÷2十位上有余數(3)十位的余數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 先讓學生嘗試,是為了引發學生腦中新舊知識的沖突,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并借助操作,通過擺擺、分分、想想。理解豎式計算的難點。 通過對比,幫助學生建構,融通兩種不同類型的豎式的算理和方法。 三、鞏固練習1、想想做做1前兩題 2、想想做做1最后一題 3、先估計下面的得數是幾十多,再筆算。65÷3= 75÷3=77÷3= (1)估算(2)獨立完成獨立完成后說說個位的0怎么處理 (1)估算得數是幾十多(2)獨立完成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十位的余數怎么辦?個位的余數怎么辦? 四、全課小結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通過擺擺、說說、算算學會了新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課堂作業想想做做2、4 反思重建本課設計的主體意識在于設計開放的教學過程,以體現“新基礎”的新理念,但是由于對“新基礎”開放教學的涵義沒有真正領會,所以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也是在開放的教學。 本課“52÷2你們會算嗎?大家試著做一做”,這個開放的問題嘗試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每個學生的方案中存在差異,這就形成了許多基礎性資源,這些豐富的基礎性資源的出現,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這就需要老師改變以前的課堂教學的思維方式。教師課堂變革的意識有:整體結構的意識、策略選擇的意識、資源利用的意識等等。而這些意識對我來說已有所改變,但還不能熟練應用,因此本課在學生活動時能捕捉學生的基礎性資源,但錯誤資源的捕捉沒能成為展現學生思維的重要鍥機,沒能利用這些資源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和體驗。在全班交流時,教師雖然注意了傾聽和點撥,但沒能捕捉住學生思維的障礙和亮點,再次作為教學資源,激發學生作為進一步的思考,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所以在本課中,師生的互動沒能層層推進,沒能創生學生的新觀點、新認識、新思想。說課:本課是我校在“新基礎”研究“數運算” 專題研究中產生的。意圖改變原有的計算教學的模式,探究新的“新基礎”的“數運算”教學。從以確保計算結果準確無誤和計算速度提高為價值取向,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和靈活敏捷的思維品質為價值取向。本課在設計中意圖體現以下幾點:1、注意融合滲透的有機性本課突顯融口算、筆算、估算為一體,打破原有單一凝固的某種算法前提下的教學格局,教材中前面安排的都是筆算,直到想想做做最后一題才出現估算,本課中所有題目都是筆算和估算融為一體。同時關注和處理單一打破后的信息多變“活情景”,希望形成有主有從、有機滲透的新局面。2、注意教學過程的開放性“52÷2你們會計算嗎?”這個開放問題的設計使學生感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就是說他們面前出現的疑問。學生在意識里產生疑問后,會從原有已經獲得的知識的全部儲蓄里,挑選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所必需的知識,這個簡單的改變,著重體現教師對學生內在需要的尊重和人文關懷,體現教師既看到學生的“前在”,有努力挖掘他們的“潛在”,更重要的是,在努力喚醒學生判斷選擇和把握自己的自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