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2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組互相說說是怎樣估算的?有多少種估算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1、練習十四第11題:
養一張蠶需要桑葉約600千克,可產繭約50千克。
(1)小明家養了4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2)張村共養40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并弄明白兩個問題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果園里有28行橘子樹,每行32棵。果園里大約有多少棵果樹?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還是準確的值?該怎樣解決?
學生獨立完成。
三、綜合練習:
1、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5、6題,比一比,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得最好。
1)
2)
2、分組進行“奪紅旗”比賽(練習十四第9題)
①以小組為單位,按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
②請優勝組派代表介紹經驗。
③給優勝小組插上小紅旗。
3、合作完成練習十四第10、12題。集體講評。
1)
2)
四、課堂總結:
生生互相談收獲。
五、布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第30頁
板書設計: 口算估算練習課
教學反思:今天上課鬧了一個小笑話,在解決養蠶問題時,題目是這樣說的:一張蠶產繭50千克。但我看成一張蠶產蠶50千克。還費了老半天的時間給學生說明蠶的生長過程。寫在黑板上時也寫成產蠶。在3班,沒有一個學生發現我說錯了。但在2班,我邊說邊寫下“產蠶”時,學生說,老師這個字是草字頭的。我這才發現是“產繭”,而不是“產蠶”。覺得很是羞愧。連自己讀題都會讀錯,怎么要求學生認真去審題呢。
作業反饋:今天的作業不難,學生完成得較好。只是第2題,讓學生去求全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一部分學生沒有進行估算,或有估算但沒有用約等號。
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
教學內容: 書上第63頁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掌握筆算豎式乘法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3、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借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
教學難點: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