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精選12篇)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20題(略)。
2、 18÷6= 27÷9= 88= 56÷8=
6=18 9=27 ÷8=8 8=56
3、比較第2題,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師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4、師:開學了,明明帶著他的壓歲錢到文具店選購文具。(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他解決一些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明明說:“我有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師:他算得對嗎?你能幫他驗算嗎?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驗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2 0
5
1 0 0
提出下面兩個問題在班內交流。
(1)205=100表示什么意思?這說明明明的計算怎么樣?
(2)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這樣的除法?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明明說:“我想買紅色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
板書:100÷7=14(本)……2(元)]
師: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同學們,你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嗎?
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兩種:
第1種: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豎式驗算:
1 4
7
9 8
+ 2
1 0 0
讓用這種方法驗算的學生板演。
第2種: 1 4
7
9 8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口算
2、下面我們先做兩組練習題。出示:
42 ÷ 6=
7 6 =
120÷6 =
206 =
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7 ÷ 3=
3 2+1=
45÷7=
67+3=
通過做題你又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了以上兩個規律。利用這兩個規律我們可以做什么?(除法的驗算)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這兩個關系式來解決除法的驗算問題。(板書: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談話:三年二班的奪星陣地月末總結表彰會上老師想買一些獎品發給獲獎的同學,(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老師解決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師:老師給你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談話:他算得對嗎?你怎么知道的?小組討論。
生:205=100元,20本5元本的藍色筆記本剛好100元。所以他算對了。
師: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怎樣驗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確?小組討論。
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指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學生驗算下面的除法計算是否正確?
213÷3=71 431÷7=63
。╞)、計算并驗算:
156÷3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師:老師給你100元買紅色筆記本,最多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
板書:100÷7=14(本)……2(元)]
師: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請你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他算得是否正確?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 。
在小組里說一說: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計算結果是100元這說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師: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明確:因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個7,而是比14個7多2,所以14個7多2就是147+2,結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數。
師: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呢?
學生匯報得出: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指板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下面的除法計算是否正確?
314÷8=39……2
527÷7=131…… 4
。╞)、計算并驗算:
238÷6
三、提升經驗,歸納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活動,你能說說除法的驗算方法嗎? 學生匯報: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如果結果等于被除數,說明計算正確;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如果結果等于被除數,說明計算正確。
師小結:同學們理解、概括、歸納得很準確。我們一起總結一下除法驗算的方法,師將板書補充完整:
商除數=被除數 (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
溫馨提示:我們為了計算地正確,不僅要掌握正確驗算的方法,還要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四、課堂在線,強化新知。
五、教學反思: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設計時,我從簡單的口算入手,讓學生自己來尋找規律,很快,孩子們就發現“商除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因為是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所以興致特別高。通過三組口算題的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復習溝通,建立與新知識間的聯系,引出課題。當學生知道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可以驗算除法后,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這一節課關鍵也是讓學生弄清驗算的算理,教學中,學生對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已經領會了,主要是讓學生總結驗算方法,被除數=商除數,而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我讓學生說為什么用“147+2”來驗算,這里的“147”表示什么,讓學生明白在驗算時,我要先算出14個紅筆記本的錢,之后再加上剩下的2元錢看會不會等于總共的100元錢,只有學生弄清了算理,才不至于依樣畫葫蘆,通過計算練習,讓學生總結有余數除法驗算的方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整節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你的發現。
( )÷2 = 5 15 ÷( )= 3 ( )÷4 = 9
28 ÷( )= 4
在沒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你的發現。
( )÷2 = 5……1 ( )÷4 = 9……2 16 ÷( )=3…… 1 30÷( )=4 ……2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余數) ÷商
剛才,我們在驗算加減法的時候都有不同驗算的方法,那除法的驗算有幾種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剛才我們發現的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式來研究除法的驗算。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頁例4的情境圖。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買了20本藍筆記本,售貨員沒有給他找錢。張叔叔用100元買了14本紅筆記本,售貨員只給他找了兩元錢。他們想請同學們幫他們算算付的錢對嗎?
(1)藍筆記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買多少本?
a、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結果。出示:100÷5=20(本)
你是怎樣想的呢?出示:想:10個十除以5等于2個十,就是20。
怎樣驗算我們口算得對不對?同桌討論。用205=100來驗算,也就是商除數=被除數來驗算。
還有別的驗算方法嗎?可不可以用被除數÷商=除數來驗算呢?(也可以,但是,我們沒有學過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等我們上4年級學了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之后,這種驗算方法就可以用了,現在我們只用商除數=被除數這種方法來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
。2)跟蹤練習:計算并驗算下面各題231 ÷7= 184÷4=
。3)紅筆記本每本7元,張叔叔用100元,可以買多少本?
a.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100÷7=14(本)……2(元)
b、他算的對嗎?你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嗎?指名板演后,大屏幕在出示驗算方法。
有余數的除法,還有別的驗算方法嗎?能否用(被除數-余數)÷商來驗算呢?也可以,但我們還沒有用學過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現在只用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的方法來驗算。
。5)跟蹤練習:計算并演算下面各題。134÷4= 172÷3=
3、小結: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驗算有余數的除法,用商乘除數再加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4、比較分析:什么情況下加余數?什么情況下不加余數?
四、練習
1、不計算,根據第一個算式填寫第二個算式
375÷5=75 ( )5=( ) 156÷8=19······4
19( )+( )=( )
2、填空:
(1)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用( )乘( ),看結果是否等于( )。
。2)驗算有余數的除法,用( )乘( )再加( ),看結果是否等于( )。
(3)要驗算154÷9=17······1是否正確,可以用( )( )+( )=( )的方法來驗算。
(4)除數是5,商是8,余數是1,被除數是( )。
3、判斷:
。1)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
。2)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時,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
。3)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時,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
4、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p25 做一做)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堂清作業:2月29日 周二 p26第1題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100÷7=14……2 100÷5=20
1 4 1 4 205=100
7 1 0 0 7 商除數=被除數
7 驗算: 9 8
3 0 + 2
2 8 1 0 0
2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5頁例4。
教學目標:
1、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2、體會驗算的作用,培養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4
課題:除法的驗算 總述: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經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驗算的作用。使學生掌握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逐步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通過除法驗算,溝通乘、除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檢驗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集智備課 修訂補充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加、減法的驗算,大家回憶一下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有幾種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驗算的方法: ①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結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減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減數。 ②用被減數減去差,看得數是否等于減數。 小結:加法和減法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存在互逆的關系,加法可以驗算減法,減法也可以驗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共同來探索。 二、設疑激思,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前夕,一年級的同學準備入隊了。大隊輔導員委派大隊委聰聰和明明到商店去買筆記本。 (1)出示教材第25頁的主題圖。 提問:通過看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小組討論后匯報。 聰聰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去買筆記本。聰聰買的是紅筆記本,每本7元,共買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買的是藍筆記本,每本5元,共買了20本。 (2)把同學發現的數學信息用算式表示出來,該怎么列式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5=20 100÷7=14……2 (3)他們算得對嗎?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 你們能幫助聰聰和明明解決這個問題嗎? 2.探索方法: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有什么好辦法,然后自己試著做一做。 (1)學生試做過程中,教師巡視,并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演示驗算的方法。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得出以下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 100÷5=20 驗算:①205=100 ②520=100 100÷7=14……2 (3)先請演示的幾個同學說一說驗算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100÷5=20 引導學生說出驗算方法:商乘除數等于被除數。 因為藍色筆記本每本5元,買這樣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紅色筆記本每本7本,買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數。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減2等于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共買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等于商乘除數的積。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歸納出除法的驗算方法。 同學們理解、概括、歸納得很準確。我們一起總結一下除法驗算的方法,師板書: 沒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最后老師告訴學生說:我們為了計算地正確,不僅要掌握正確驗算的方法,還要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教材第25頁“做一做”。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54÷8 209÷3 856÷7 訂正時強調驗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頁第2題。連續兩問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解答,并進行驗算。 四、總結全課,歸納新知。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布置作業:教材第26頁第1題。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驗算的習慣,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個:32=6,56÷4=14請學生分別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有關的除法算式,根據除法算式寫出相關的乘法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32=6, 56÷4=14,
6÷3=2; 144=56。
師:請你說說從上面的兩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間關系十分密切。
師:今天我們就要根據乘法與除法之間的密切關系來學習除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請你用100元錢買一種書,你準備買什么?
學生選擇,教師板書記錄。
我們先來看看便宜的(《烏龍院》每本5元),最多能買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買20本。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1)你能保證計算結果一定正確嗎? 可能出現的情況:
(2)請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 (生:太簡單了,因為205=100嘛。
(3)指名回答。 (師:你舉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師將學生的驗算可能性板書于黑板(乘法驗 (生: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問題在班內交流。
你能根據題目的信息,說說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嗎?
(一本書5元錢,20本書是100元錢。)
這說明你的計算怎么樣?(正確)
提問: 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你能說說除法驗算的一般方法嗎?
引導學生歸納: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進行驗算。
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個問題:100元可以買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嗎?
(1)這個問題你還能解決嗎?請你列式計算。
100÷8=12(本)……4(元) 答:100元可以買12本,還剩4元。
(2)能用剛才的方法進行驗算嗎?為什么?應該怎樣進行驗算?
(余數該怎么處理?同桌討論)
(3)匯報驗算方法,教師板書于黑板。
1 2 有沒有這樣驗算的? 1 2 說說這樣錯在哪里?
1 8 1 8
9 6 1 0 0
+ 1 4
1 0 0
(4)組織討論:根據題意說說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 +4 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可省略)
問:你認為有余數的除法應該怎樣驗算呢?(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提問: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和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三、實踐運用,加深理解
1、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 )÷3=21 ( )÷3=12……1 ( )÷7=23……2
2、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54÷8 209÷3 856÷7
3、解決問題:水果店運來210千克蘋果,裝在同樣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裝幾箱?
。ㄕ堄秘Q式計算并驗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習除法驗算有什么作用?
怎樣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怎樣驗算有余數的除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6
除法的驗算
教學內容:25頁例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20題(略)。
2.18÷6= 27÷9= 8×8= 56÷8=
( )×6=18 ( )×9=27 ( )÷8=8 ( )×8=56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師板書:商×除數=被乘數
二、新授
1、教師談話引入。
2. 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樣的?
3、出示例4。抽學生分析題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再問:你們怎樣驗證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學生說,教師板書。
5. 驗證帶余數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除數商的一種還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結。通過上面題目的聯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反之帶余數。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7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加、減法的驗算,大家回憶一下驗算加減法的計算結果一般有幾種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驗算的方法:
、俳粨Q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結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減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減數。
、谟帽粶p數減去差,看得數是否等于減數。
小結:加法和減法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存在互逆的關系,加法可以驗算減法,減法也可以驗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共同來探索。 (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三月,陽光明媚,三月,春風送暖,三月,又是全國“學習雷鋒活動月”,我們三、五中隊準備對一些表現優異的隊員給予獎勵,就派聰聰和明明去買筆記本。
、課件出示25頁的主題圖。
提問:通過看圖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小組討論后匯報。
聰聰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買筆記本。聰聰買的是紅筆記本,每本7元,共買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買的是藍筆記本,每本5元,共買了20本。
②把學生發現的數學信息用算式表示出來,該怎么列式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5=20 100÷7=14……2
③他們算得對嗎?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
你們能幫聰聰和明明解決這個問題嗎?
2、探索方法: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有什么好辦法,然后自己試著做一做。
。1)學生試做過程中,教師巡視,并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演示驗算的方法。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可能得出以下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
100÷5=20 驗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導學生說出驗算方法:商乘除數等于被除數。
因為藍筆記本每本5元,買這樣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紅筆記本每本7本,買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方法二: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數。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減2等于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共花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等于商乘除數的積。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歸納出除法的驗算方法。
一起總結一下除法驗算的方法,師板書:
沒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最后老師告訴學生說:我們為了計算地正確,不僅要掌握正確驗算的方法,還要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第25頁“做一做”。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54÷8 209÷3 856÷7
訂正時強調驗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頁第2題。連續兩問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解答,并進行驗算。
3、布置作業:教材第26頁第1題。
4、能力拓展:參觀科技館的成人人數是兒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參觀,兒童有多少人?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教材第25例4,練習六第1~5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經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驗算的作用。
2.使學生掌握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逐步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3.通過除法驗算,溝通乘、除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8
一、 用教材而不死守教材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設計時,我從簡單的口算入手,讓學生自己來尋找規律,很快,孩子們就發現“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因為是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所以興致特別高。接下來,就是如何解答的問題,這時的我已經十分興奮。接下來,同桌兩人一人計算,一人驗算,所以學生做起事來也十分流暢,看來,我的預期目標即將實現,看得出,學生的數感還是很強的,抓住了要點,列堅式計算得心應手。
二、 發揮集體優勢,適時突破難點
在解決了第一個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有余數除法的驗算,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出現了兩種驗算的方法。當我把兩種結果放在展臺上以后,一切就象燒開的水已經把壺蓋頂開了似的,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聲浪將我推向了又一個興奮點。最后,我加以規范即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上到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動,互動時的那份碰撞讓我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因素之間的不同的影響關系,可使課堂處于不同的運行狀態,學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教材第25例4,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經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驗算的作用。
2.使學生掌握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逐步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3.通過除法驗算,溝通乘、除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加、減法的驗算,大家回憶一下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有幾種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驗算的方法:
①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結果是否相同。
、谟煤蜏p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減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減數。
、谟帽粶p數減去差,看得數是否等于減數。
小結:加法和減法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存在互逆的關系,加法可以驗算減法,減法也可以驗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共同來探索。
二、探索新知。
1、老師今天身上帶了100元錢,準備買價值5元的寓言故事書,現在請大家幫老師算算可以買多少本?(100÷5=20(本))
2、現在我如果想用這些錢買7元錢的科普知識書,最多可以買多少本呢?(100÷7=14```2)
3、他們算得對嗎?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
4、探索方法: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有什么好辦法,然后自己試著做一做。
。1)學生試做過程中,教師巡視,并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演示驗算的方法。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可能得出以下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
100÷5=20
驗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導學生說出驗算方法:商乘除數等于被除數。
因為寓言故事書每本5元,買這樣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科普知識書每本7本,買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數。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減2等于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共買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等于商乘除數的積。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5、歸納出除法的驗算方法。
一起總結一下除法驗算的方法,師板書:
沒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最后老師告訴學生說:我們為了計算地正確,不僅要掌握正確驗算的方法,還要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教材第25頁“做一做”。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54÷8 209÷3 856÷7
訂正時強調驗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頁第2題。連續兩問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解答,并進行驗算。
四、總結全課,歸納新知。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布置作業:教材第26頁第1題。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除法的驗算》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是除法和乘法的融合體,學生在二年級時就經歷了表內乘、除法的學習,三年級上學期探究了有余數的除法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了筆算方法,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也經歷了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探究過程,而且還有口算、估算作保障,在如此豐富的知識經歷和探究體驗的基礎上,學生學習除法的驗算可謂信手拈來,水到渠成。
教材為學生創設了買文具的活動情境,簡化了教學步驟,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探索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鑒于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學習經驗,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利用乘、除法的關系,使學生理解除法驗算的算理,掌握除法及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2、經歷驗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3、逐步培養學生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學重點是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在我們的潛意識里,計算總是和“枯燥、機械”聯系在一起的,《除法的驗算》更是計算中的計算,它涵蓋了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方法。這就需要熟練的口算做前提,需要敏銳的思維分辨數量關系,更需要耐心、細心地完成計算過程。于是,我以探究“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為突破口,嘗試采用了“啟動—自動—互動—回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快樂中產生學習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體驗,在交流互動中提升認知水平,在多樣化的練習中提升思維品質,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說教學過程
在啟動階段,我創設了“打氣球”的游戲情境,把加、減、乘、除四種口算集中呈現,目的是培養學生分辨符號,正確計算的能力,而筆算除法則是為了進一步鞏固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為后繼學習奠定基礎。
自動和互動并不是兩個獨立的學習過程,自動是回動的前提,回動是自動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探究過程中,我總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之后再交流中,例如:100÷7=14……2。余2對不對?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經過一番獨立思考、嘗試之后再交流,避免了學困生跟著好學生人云亦云、失去自我的現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不依賴他人的學習習慣,樹立了學習自信心。學生在探究例4的過程中不僅經歷了驗算方法的形成過程,而且體驗了算法多樣化。按我們的思維習慣,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無非是再算一遍,或者是利用“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的方法進行驗算,而145班劉笑彤同學競然想出了用147=98求出買紅筆記本用去的錢,然后用原來的錢減去用去的錢就是找回的錢(100-98=2)這一驗算方法。這種方法是一面創新的旗幟,它合情合理,獨樹一幟?梢姾⒆“自動”則潛力無限,驚喜無限。
自動讓學生產生了思維的火花,互動使同學們形成了思維的共鳴,在接下來的回動環節,我設計了一些足以提升思維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旨在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除法驗算的書寫格式。
2、變式練習——判斷小馬虎的題算對了沒有,目的是進一步鞏固驗算方法,使學生明確只有驗算結果和被除數一致,才能說明商和余數是正確的。
3、開放練習——用128元只能買一種玩具,算一算可以買多少個?還剩多少元?這道題的信息量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玩具進行計算并驗算。這一練習形式的創新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4、拓展練習——以表格形式呈現數學信息,讓學生在搜集數學信息的過程中理解這些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依靠這些聯系解決問題。
5、提升練習——分糖果。這是除法問題和生活化的變式題,學生在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比較關注學困生的反映,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我想連學困生都學會了,那其他同學肯定不成問題。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開學了老師請小明和小東去文具店購買文具。(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他倆解決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二、探究新知,生成問題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出示對話的情景)
明明:老師給我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談話:他算得對嗎?(對)20 5=100
師:20、5、100各表示什么?
生:20本5元本的藍色筆記本剛好100元。所以他算對了。
師:說明 20 5=100是除法算式100÷5 =20的驗算。
師: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怎樣驗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確?小組討論。
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驗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繼續出示小朋友對話的情景)
小東:老師給我100元“我想買紅色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l板書:100÷7=14(本)……2(元)]
談話: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請你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他算得是否正確?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豎式驗算:
1 4
7
9 8
+ 2
1 0 0
讓用這種方法驗算的學生板演。
第2種: 1 4
7
9 8
第3種:100-2=147
在小組里說一說: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計算結果是100元這說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問: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
(4)問:第二種驗算方法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結果不等于被除數,能說明計算正確嗎?要想使結果等于被除數,應該怎樣辦?(小組討論)
(5)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明確:因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個7,而是比14個7多2,所以14個7多2就是147+2,結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數。
提問: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12
課題
除法的驗算
課時
1課時
班級
三4
編寫者
林晶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p25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六。
例4以計算100元錢可以購買多少本練習本為背靜教學除法的驗算,使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使學生利用乘除法關系,教學用乘除法驗算除法,并且學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明確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養成檢驗的習慣;(2)使學生進一步利用除法解決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經常要對一些計算進行驗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品質和認真仔細學習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是在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感受驗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圖,結合實際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商自主探究,允許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法:引導法與啟發法相結合
學法:探究法與發現法相結合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掛件、口算卡片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活動激趣。
1、課件出示例4情境圖。
師: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錢一本呢?
師:如果你現在有100元,能夠買幾本紅筆記本呢?又能夠買幾本藍筆記本呢?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大家的購物活動開展得不錯。我們通過購物活動,進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計算方法。但在購物活動中,會不會出現一些錯誤呢?那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同學們說的方法真多。這說明,我們在計算時為了提高正確率,要注意驗算,千萬不能出現錯誤。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驗算。
。ò鍟n題:除法的驗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紅筆記本和藍筆記本,紅筆記本每本7元,藍筆記本每本5元。
生個別匯報。
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新知
1、課件出示小明和小華購物情況。
師:小明和小華都拿著100元錢分別去買紅筆記本和藍筆記本,小明買了14本紅筆記本,售貨員找回他2元錢,而小華剛好買了20本藍筆記本。
師:根據上面的購物情景,你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嗎?
師:他們算得對嗎?我們要如何判斷對錯呢?這時候,除法的驗算就派上了用場。和你的同桌說說看,你想怎么樣驗算,然后動手試試看,你的方法管用嗎?
師:剛才的幾位同學說得真精彩,你們知道他們是用什么方法驗算的嗎?
生在練習本上書寫,個別匯報。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討論、試一試,個別學生匯報:
、僦匦略偎阋槐
、谟贸朔ㄓ嬎悖
147+2會不會等于100,會的話就是正確,不會就是錯誤的。第二個也是一樣。
生可能回答:乘法。
設計此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合作的學習空間、培養質疑問難的學習態度。
師:誰能到黑板上來驗算給大家看一下。
師:為什么第一個驗算還要加2,而第二個的驗算不要加上任何數呢?
3、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覺得在要驗算一個除法算式是不是確的,應該要用什么方法呢?
師:在驗算過程中,應該要注意些什么?
。ò鍟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師: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大家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計算正確率了。
個別學生匯報。
生可能回答:因為第一個算式有余數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沒有余數,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數。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結果有余數,驗算時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數。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練習六第3題。
師:同桌兩個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別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數為0的數。
師:你們還能想到更簡單的方法嗎?
3、練習六第4題。
師:租9輛車夠嗎?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呢?
4、練習六第7*題
師:因為成人人數是兒童的2倍,也就是說每2個成人帶1個兒童,每三個人中有1個是兒童,那么456人中有幾個3人呢?
生獨立計算,并且驗算。個別學生在黑板上板演,集體訂正。
同桌互相幫助,個別同學匯報。
生可能回答:
①389÷9<45
、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個)
練習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知識的飛躍,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呢?
生自由匯報。
通過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加深學生學生的記憶。
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100÷7=14……2 100÷5=20
205=100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時,我積極創設生活中購買圖書這一情境,讓學生口算、筆算用10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識》(7元/本),然后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怎樣檢驗計算的正誤?從而激發學生探索驗算的方法,領悟驗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