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口算
2、下面我們先做兩組練習題。出示:
42 ÷ 6=
7 6 =
120÷6 =
206 =
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7 ÷ 3=
3 2+1=
45÷7=
67+3=
通過做題你又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了以上兩個規律。利用這兩個規律我們可以做什么?(除法的驗算)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這兩個關系式來解決除法的驗算問題。(板書: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談話:三年二班的奪星陣地月末總結表彰會上老師想買一些獎品發給獲獎的同學,(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老師解決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師:老師給你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談話:他算得對嗎?你怎么知道的?小組討論。
生:205=100元,20本5元本的藍色筆記本剛好100元。所以他算對了。
師: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怎樣驗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確?小組討論。
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指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a)、學生驗算下面的除法計算是否正確?
213÷3=71 431÷7=63
(b)、計算并驗算:
156÷3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師:老師給你100元買紅色筆記本,最多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
板書:100÷7=14(本)……2(元)]
師: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請你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他算得是否正確?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 。
在小組里說一說: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計算結果是100元這說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師: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明確:因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個7,而是比14個7多2,所以14個7多2就是147+2,結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數。
師: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呢?
學生匯報得出: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指板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a)、下面的除法計算是否正確?
314÷8=39……2
527÷7=131…… 4
(b)、計算并驗算:
238÷6
三、提升經驗,歸納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活動,你能說說除法的驗算方法嗎? 學生匯報: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如果結果等于被除數,說明計算正確;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如果結果等于被除數,說明計算正確。
師小結:同學們理解、概括、歸納得很準確。我們一起總結一下除法驗算的方法,師將板書補充完整:
商除數=被除數 (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
溫馨提示:我們為了計算地正確,不僅要掌握正確驗算的方法,還要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四、課堂在線,強化新知。
五、教學反思: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設計時,我從簡單的口算入手,讓學生自己來尋找規律,很快,孩子們就發現“商除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因為是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所以興致特別高。通過三組口算題的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復習溝通,建立與新知識間的聯系,引出課題。當學生知道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可以驗算除法后,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這一節課關鍵也是讓學生弄清驗算的算理,教學中,學生對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已經領會了,主要是讓學生總結驗算方法,被除數=商除數,而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我讓學生說為什么用“147+2”來驗算,這里的“147”表示什么,讓學生明白在驗算時,我要先算出14個紅筆記本的錢,之后再加上剩下的2元錢看會不會等于總共的100元錢,只有學生弄清了算理,才不至于依樣畫葫蘆,通過計算練習,讓學生總結有余數除法驗算的方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整節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20題(略)。
2、 18÷6= 27÷9= 88= 56÷8=
6=18 9=27 ÷8=8 8=56
3、比較第2題,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師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4、師:開學了,明明帶著他的壓歲錢到文具店選購文具。(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你們能幫助他解決一些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嗎?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明明說:“我有100元錢,可以買多少本藍筆記本?”
指名列式計算(板書):100÷5 =20(本)
師:他算得對嗎?你能幫他驗算嗎?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驗算的方法可能會用乘法驗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驗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2 0
5
1 0 0
提出下面兩個問題在班內交流。
(1)205=100表示什么意思?這說明明明的計算怎么樣?
(2)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這樣的除法?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明明說:“我想買紅色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還剩多少元?”
學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買14本,還剩2元。
板書:100÷7=14(本)……2(元)]
師:這位同學算得對不對呢?同學們,你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幫她驗算嗎?
先獨立思考,想好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辦法。
指名回答。學生的驗算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兩種:
第1種: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豎式驗算:
1 4
7
9 8
+ 2
1 0 0
讓用這種方法驗算的學生板演。
第2種: 1 4
7
9 8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你的發現。
( )÷2 = 5 15 ÷( )= 3 ( )÷4 = 9
28 ÷( )= 4
在沒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你的發現。
( )÷2 = 5……1 ( )÷4 = 9……2 16 ÷( )=3…… 1 30÷( )=4 ……2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余數) ÷商
剛才,我們在驗算加減法的時候都有不同驗算的方法,那除法的驗算有幾種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剛才我們發現的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式來研究除法的驗算。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頁例4的情境圖。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買了20本藍筆記本,售貨員沒有給他找錢。張叔叔用100元買了14本紅筆記本,售貨員只給他找了兩元錢。他們想請同學們幫他們算算付的錢對嗎?
(1)藍筆記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買多少本?
a、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結果。出示:100÷5=20(本)
你是怎樣想的呢?出示:想:10個十除以5等于2個十,就是20。
怎樣驗算我們口算得對不對?同桌討論。用205=100來驗算,也就是商除數=被除數來驗算。
還有別的驗算方法嗎?可不可以用被除數÷商=除數來驗算呢?(也可以,但是,我們沒有學過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等我們上4年級學了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之后,這種驗算方法就可以用了,現在我們只用商除數=被除數這種方法來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
(2)跟蹤練習:計算并驗算下面各題231 ÷7= 184÷4=
(3)紅筆記本每本7元,張叔叔用100元,可以買多少本?
a.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100÷7=14(本)……2(元)
b、他算的對嗎?你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嗎?指名板演后,大屏幕在出示驗算方法。
有余數的除法,還有別的驗算方法嗎?能否用(被除數-余數)÷商來驗算呢?也可以,但我們還沒有用學過除數是2位數的除法,現在只用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的方法來驗算。
(5)跟蹤練習:計算并演算下面各題。134÷4= 172÷3=
3、小結: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驗算有余數的除法,用商乘除數再加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4、比較分析:什么情況下加余數?什么情況下不加余數?
四、練習
1、不計算,根據第一個算式填寫第二個算式
375÷5=75 ( )5=( ) 156÷8=19······4
19( )+( )=( )
2、填空:
(1)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用( )乘( ),看結果是否等于( )。
(2)驗算有余數的除法,用( )乘( )再加( ),看結果是否等于( )。
(3)要驗算154÷9=17······1是否正確,可以用( )( )+( )=( )的方法來驗算。
(4)除數是5,商是8,余數是1,被除數是( )。
3、判斷:
(1)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
(2)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時,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
(3)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時,用商乘除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
4、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p25 做一做)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堂清作業:2月29日 周二 p26第1題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100÷7=14……2 100÷5=20
1 4 1 4 205=100
7 1 0 0 7 商除數=被除數
7 驗算: 9 8
3 0 + 2
2 8 1 0 0
2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5頁例4。
教學目標:
1、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2、體會驗算的作用,培養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驗算的習慣,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個:32=6,56÷4=14請學生分別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有關的除法算式,根據除法算式寫出相關的乘法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32=6, 56÷4=14,
6÷3=2; 144=56。
師:請你說說從上面的兩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間關系十分密切。
師:今天我們就要根據乘法與除法之間的密切關系來學習除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請你用100元錢買一種書,你準備買什么?
學生選擇,教師板書記錄。
我們先來看看便宜的(《烏龍院》每本5元),最多能買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買20本。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1)你能保證計算結果一定正確嗎? 可能出現的情況:
(2)請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 (生:太簡單了,因為205=100嘛!)
(3)指名回答。 (師:你舉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師將學生的驗算可能性板書于黑板(乘法驗 (生: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問題在班內交流。
你能根據題目的信息,說說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嗎?
(一本書5元錢,20本書是100元錢。)
這說明你的計算怎么樣?(正確)
提問: 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你能說說除法驗算的一般方法嗎?
引導學生歸納: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進行驗算。
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個問題:100元可以買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嗎?
(1)這個問題你還能解決嗎?請你列式計算。
100÷8=12(本)……4(元) 答:100元可以買12本,還剩4元。
(2)能用剛才的方法進行驗算嗎?為什么?應該怎樣進行驗算?
(余數該怎么處理?同桌討論)
(3)匯報驗算方法,教師板書于黑板。
1 2 有沒有這樣驗算的? 1 2 說說這樣錯在哪里?
1 8 1 8
9 6 1 0 0
+ 1 4
1 0 0
(4)組織討論:根據題意說說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 +4 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 (可省略)
問:你認為有余數的除法應該怎樣驗算呢?(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提問: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和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三、實踐運用,加深理解
1、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 )÷3=21 ( )÷3=12……1 ( )÷7=23……2
2、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54÷8 209÷3 856÷7
3、解決問題:水果店運來210千克蘋果,裝在同樣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裝幾箱?
(請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習除法驗算有什么作用?
怎樣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怎樣驗算有余數的除法?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 篇5
課題:除法的驗算 總述: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經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驗算的作用。使學生掌握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逐步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通過除法驗算,溝通乘、除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檢驗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集智備課 修訂補充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加、減法的驗算,大家回憶一下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有幾種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驗算的方法: ①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結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減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減數。 ②用被減數減去差,看得數是否等于減數。 小結:加法和減法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存在互逆的關系,加法可以驗算減法,減法也可以驗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共同來探索。 二、設疑激思,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前夕,一年級的同學準備入隊了。大隊輔導員委派大隊委聰聰和明明到商店去買筆記本。 (1)出示教材第25頁的主題圖。 提問:通過看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小組討論后匯報。 聰聰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去買筆記本。聰聰買的是紅筆記本,每本7元,共買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買的是藍筆記本,每本5元,共買了20本。 (2)把同學發現的數學信息用算式表示出來,該怎么列式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5=20 100÷7=14……2 (3)他們算得對嗎?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 你們能幫助聰聰和明明解決這個問題嗎? 2.探索方法: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有什么好辦法,然后自己試著做一做。 (1)學生試做過程中,教師巡視,并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演示驗算的方法。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得出以下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 100÷5=20 驗算:①205=100 ②520=100 100÷7=14……2 (3)先請演示的幾個同學說一說驗算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100÷5=20 引導學生說出驗算方法:商乘除數等于被除數。 因為藍色筆記本每本5元,買這樣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紅色筆記本每本7本,買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數。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減2等于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共買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數減去余數的差等于商乘除數的積。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藍色筆記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歸納出除法的驗算方法。 同學們理解、概括、歸納得很準確。我們一起總結一下除法驗算的方法,師板書: 沒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商乘除數再加上余數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最后老師告訴學生說:我們為了計算地正確,不僅要掌握正確驗算的方法,還要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教材第25頁“做一做”。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54÷8 209÷3 856÷7 訂正時強調驗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頁第2題。連續兩問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解答,并進行驗算。 四、總結全課,歸納新知。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布置作業:教材第26頁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