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媽媽的賬單
生1:喜歡.因為他幫助大人在花園里干活.
生2:我也喜歡.因為他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生3:喜歡.因為他幫媽媽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生4:我不喜歡彼得,因為他向媽媽索要報酬.
師:那他收下那60芬尼了嗎
生4:沒有.
師:那知錯能改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呢
生4:是
師:那知錯能改的小彼得是不是也討人喜歡呢
生4:恩.
(原以為學生都會回答"喜歡",沒想到也有學生回答"不喜歡".因此我就抓住彼得知錯就改這一點來讓學生明白知錯能改還是個好孩子,引導學生要學會寬容別人的錯誤.)
教師小結:同學們,如果彼得當時收下了媽媽給他的60芬尼,那我們可以認為他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可在看到媽媽的賬單的時候,他很快就領悟到了,媽媽一直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于是他馬上改正了自己的做法.所以說,彼得依然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今年幾歲啊
生:11歲
師:也就是說,你們的父母已經為你們辛勞了整整十一年.我想,在這么多的日子里,一定有許多事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1)說說父母為你所做的事.
生1: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帶我去醫院看病.
生2:媽媽平時都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吃.
生3:我要什么學習用品媽媽都會給我買.
……
(2)說說你為父母做過的事
生1:我以前幫媽媽洗過碗.
生2:媽媽下班回家,我會給她泡上一杯茶.
……
教師總結: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在享受親情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回報.比如: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端上一杯熱茶;幫廚房里忙碌的媽媽擦擦桌子洗洗碗;給下班回來的爸爸遞上一雙舒適的拖鞋等等,盡我們的努力去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有了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愛的傳遞,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快樂,更幸福!
【教學片段觀察,診斷】
片段二:
上課前教師直接在黑板上板書: 0 > 60 (臺下的同學議論紛紛,甚至很奇怪,認為老師可能寫錯了.)
師:請同學們大聲地讀出這個算式(生大聲讀)你們看了這個式子你們產生了什么疑問
生:老師,您這個算式錯了呀!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告訴我們應該是0 60這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你認為它里面蘊含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這里的0就是媽媽賬單里列的0芬尼,60就是彼得開給媽媽的賬單里所要的報酬60芬尼.
生:媽媽對彼得付出的愛太多太多,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它是無價的,遠遠地多于彼得為父母所做的事情,所以0 > 60,我認為這個算式是成立的,我們不能用數學知識來判斷這個算式.
(該生的精彩回答博得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片段一:
師出示彼得的賬單,請同學們讀出內容.
師:如果你是彼得,向媽媽要報酬會怎么想 你覺得彼得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一:這是他應得的.
生二:做那么一點事,要那么多錢,我覺得他很自私.
師:假如你是彼得的媽媽,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很生氣,心想:這孩子為媽媽做這么點事就想著要錢,那我每天為他做那么多的事情,他應該付給我多少報酬呢
(其它學生紛紛笑了.)
師:彼得的媽媽看到這份賬單后,什么也沒說,她也給彼得開出了一份賬單.(出示媽媽的賬單,點學生讀出內容.)
師:看到媽媽的賬單,你發現了什么,會想到什么
生:我發現媽媽的賬單里所要的報酬都是0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