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共3課時)
2、本課時的第二個教學重點是對于怎樣寫好“撇”和“豎”。首先我先請學生去觀察例字,思考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么寫才好看。 接著,同桌交流歸納特點。然后,集體交流得出結論: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在明確寫字的要求之后,請學生們認真、細致地進行描紅,對于寫得好的同學要進行及時的表揚,以鼓勵學生們寫好字的積極性,明白其實寫好字并不困難,身邊的同學就是小書法家。另外,在寫字的時候一定要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鍵在于平時的點點滴滴的積累,作為新教師尤其是要注意。
教學反思
語文練習中安排了“讀讀背背”,將成語按照一定的內在聯系編為成語歌,讓同學們背誦。雖然每一組成語都押韻上口,富有節奏感,但如果死記硬背,不僅難記,且容易遺忘。運用聯想,能幫助同學們巧妙地熟記成語。北京有許多高堂廣廈,玉宇瓊樓,它們錯落有致,曲徑通幽。安徽的黃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令人眼花繚亂,真是美不勝收。這樣引導學生背誦就容易。
“口語交際”是人們借助口語這個工具相互交往、建立聯系、交換信息、溝通情感的一種社會活動。它是一個雙向信息交流的矛盾運動過程,即在具體的語境條件下,表達者通過一定的傳遞途徑發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達到一定交際目的、完成一定交際任務的過程。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參與交際的人必須輪流充當表達者和授受者,否則無法展開交際。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言:“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向互動的過程。”“口語交際”中的內容“當有人敲門時”。 我先讓同學演一演,再說說應該怎樣做,這樣可以通過實際演習,增長了生活知識,增強防范意識,使他們學會自我保護自己,適應社會。
課前思考:
“處處留心”一題可以這樣設計:
一、 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內涵,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有時就不同了,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句子。
二、 多媒體出示:明境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1、 學生自由讀。
2、 指名讀。
過渡:這里的“漾”分別有兩種解釋,分別是什么呢?請打開書,認真閱讀第一項,并把你的答案在書上畫下來。
3、指名問:你選擇的是哪一種解釋,并說說原因。
指導看圖。
4、 教會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三、 教學第二題
1、 審題,并畫了題目中的要求
2、 讓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 指名讀,要求讀準確,將自己領悟的感情讀出來。
4、 按要求查字典。
5、 分小組討論、交流
6、 匯報交流結果
7、 出示:不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帶點的詞。
(1) 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里越發純凈。
(2) 奶奶說:“小明,你長得可真結實。”
如此教學有層層深入的感覺,讓學生有一個逐步掌握理解多意詞的過程。
授后反思:
成語積累的練習組成了一篇優美的韻文,聯系本單元所學3篇課文的內容,同時指導觀察書上插圖,可幫助學生在誦讀時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積累描繪民族建筑和山水風光的詞語。單元復習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