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
將“陋習”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多方面,激發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 教后反思ˎ̥相關搜索:見教師教學參考用書
推薦閱讀:《孫中山系列故事》
優秀課例:
……
可惡的纏足陋習奪走了姐姐的歡歌和笑臉。孫中山看見媽媽給姐姐纏足的時候,引讀出示——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誰再來讀這句話,讀出姐姐的痛苦。
纏足真有這么痛苦,是怎么纏的呢?
出示句子——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
指名讀。
再出示——媽媽正在用布條,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更能表現纏足的痛苦?說說理由。(用4到5米長的布條,把5個腳指頭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本來直的骨頭慢慢長彎,很痛很痛的。走起路來就極不方便。)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用“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纏出的小腳吧。(出示小腳圖片)(再出示小鞋圖片)
這樣的小腳穿在這樣的小鞋里,是何等的切夫之痛啊。現在再來讀這句話,你應該比剛才讀得更好。
4、讀好爭論。
⑴纏足這么痛苦,孫中山當然不愿意姐姐受這份罪,他看見媽媽給姐姐纏足,是又生氣又心疼。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出示——
“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
“你年紀小,還不懂得這些事。”
⑵要想讀好爭論的話,我們就要邊讀邊想象,體會孫中山和媽媽說話時的心情、語氣和神態。
你能讀好他們的爭論嗎?你能從他們的爭論中讀懂什么?自由練讀。
⑶引導學生一邊讀好對話,一邊交流。
①孫中山生氣的理由是什么?
師:還能下田干活嗎?就是不能下田干活。不但不能干活,還要活受罪。
除了不能干活,還會帶來哪些不方便?
②指導朗讀:你能讀好嗎?(讀出孫中山的生氣、心疼和痛苦)
③那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問:媽媽看到姐姐這樣痛苦,心疼嗎?你怎么知道的呢?
就因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所以必須纏足;女孩子不纏足還會被人家笑話——媽媽雖然也心疼,可也沒有一點辦法,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