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莫比烏斯帶》的教學反思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數學游戲課《神奇的莫比烏斯帶》,課后我有幸聆聽了進修學校的數學教研組的閆主任及羅老師兩位專家的指導,在這里我要對她們表達我最真誠的謝意:謝謝你們。下面是我對本節數學課的一些反思
我認為在本節數學課的精彩之處在于:
(1)互動的課堂學生才會個性飛揚
在本節課中我為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數學活動。學生在猜想驗證的互動實踐過程中有困惑、有遺憾、有驚喜、有自豪。他們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悅。課后閑聊,孩子們說喜歡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有的同學認為這樣的課夠味,有的同學扼腕嘆息,“我怎么就不小心剪斷了呢?”有的同學說:“還沒上夠呢就下課了。”很明顯,同學們都深入地參與了這次學習活動。
(2)學生在莫比烏斯帶魔術般的變化中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拓展了數學視野。“學生愛上了數學”成了我這節課中最大的收獲。
在這節課中,學生自由談感受時,學生除感受到莫比烏斯帶神奇好玩外,還有的學生說:“我今后把莫比烏斯帶用在生活當中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還有的說:“我對他特別感興趣,我還要繼續研究它.”……更令我感到怦然心動的是一個靦腆的小姑娘站起來怯怯地說:“我以前討厭學數學,但今天我發現數學挺有趣的,我現在 喜歡數學了。”還用說別的嗎?這就是她給我最好的鼓勵。一個不愛數學的學生因為這一次數學游戲課可使她對數學課感興趣,一個數學教師能聽到孩子這樣的心聲,夫復何求?
同時我也發現了本節課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反思:
(1)要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
在這節課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當我要求學生把一張有四條邊兩個面的長方形紙條變成只有一條邊一個面時,學生操作了半天也沒做出來,,我把自己事先做好的莫比烏斯帶拿出來請同學們感受它是一條邊一個面時,有幾個同學也跟著像模像樣的把紙條扭轉成莫比烏斯帶了,可這時我完全忽視了這一部分“先知先覺”的孩子此時迫切需要給予肯定給予表揚的感受,而是繼續按照預先設計的由我教所有學生制作莫比烏斯帶。其實這是一個多么好的生成資源,我卻白白浪費了。現在反思一下,正如閆主任和羅老師說的那樣:如果我放手請已經學會的同學教那些沒會的同學,既給這一小部分同學大顯身手的機會,又不至于使這一小部分同學在老師指指點點的時候無事可做。
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在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最具有教學價值。這種教學資源來自于課堂本身,具有鮮活性,是學生參與的結果,。這種教學資源對于學生來說,參與性強,感受深,比一般的教材資源資源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因此課堂教學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而是要隨學生的知、情、意、行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方案,想方設法的利用這種意外生成的教學資源,睿智的進行處理。如果我們老師能及時捕捉住他們的思維火花,順著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從容的處理這個環節,課堂中的碰撞往往會變成充分展示學生思考探索交流過程中精彩的一幕。
(2)備課時一定要備細 ,對于每一個環節都要達到細致入微。
在這節課中,當我和學生一起做出一個單側面紙圈請學生為這個單側面紙圈取一個富有個性的名字時,一個學生站起來一下子就說出它就是“莫比烏斯圈”時,讓我既喜又驚,喜的是我以為這個學生在他以前的生活中或是接觸過或是了解了這個對于他這個年齡段孩子來說比較陌生的東西,可是當我追問他:“你是怎么知道這個名字時?” 他驕傲地說:“大屏幕上寫著呢!” 原來如此!瞧瞧這是一個多明顯的敗筆。本來我預想這個問題學生的答案應該是“單側面紙圈”或者是“單側面紙帶”,當學生說出這樣的答案時,既加深了學生對莫比烏斯帶是單側面的特征的印象,又為我接下來和學生一起了解莫比烏斯帶名字由來設下一個懸念,。驚的是如今孩子一下就把“莫比烏斯帶名字”說了出來,卻是因為我的疏忽:大屏幕上一直顯示我這節課所要教學的內容“《神奇的莫比烏斯帶》” 。所以 ,我想對自己說:“在以后的備課過程中一定要細,不能再出現這樣類似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