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4.第二步在比薩斜塔公開試驗的目的是什么?結果怎樣?
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公開試驗的結果是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朗讀最后一段。
(三)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嗎?(下節課研究)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圍繞一個什么問題展開敘述的
課文是圍繞兩個鐵球著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
二、介紹人物,了解課題
伽利略(1564~1642)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主張研究自然界必須進行系統的觀察和實驗,通過實驗,他推翻了向來被奉為權威的亞里斯多德關于“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學說。他還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他對科學進行分科,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理論,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有杰出的貢獻。
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是伽利略青年時代敢于破除迷信,用科學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關于“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不同時著地”的說法,而得出的科學結論。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伽利略帶著對亞里斯多德說的話的疑問,反復做了試驗,結果都證明了亞里斯多德的這句話______。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______,鐵球落下的_______跟鐵球的______沒有關系。
四、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中,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這是為什么?這時大家明白了什么
五、討論
“原來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示?
(一)“不是全都對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也會有錯。
(二)這話說得很辯證,很有分寸。權威學識淵博,懂得比一般人多,應該尊重權威;但權威說的“也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不能盲目迷信權威。
(三)這句話既是由事實引發的正確認識,也是對待科學所應有的態度。
(四)我們要學習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追求真理的精神。
(五)我們要學習伽利略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六)──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公開試驗的目的不僅是為了______也是為了_______。
(公布自已的實驗結果;破除迷信。)
六、朗讀課文
把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在課文中劃下來,抄寫并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講講帶點詞語的意思。
信奉更改 宣布 違背 哲學家
疑問教授 解釋 固執 膽大妄為
信奉——相信并奉行。信奉亞里斯多德,就是把他的話“當作不許更改的真理”。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膽大妄為——膽量大,胡作非為。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
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講伽利略在學生時代就愛提出問題。
練習:用因果關系的詞語把2、3句聯接起來說一說。(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因此。)
1.因為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所以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為“辯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