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實錄及薛法根點評
一、品讀“反復”,體味“試驗”之嚴謹師:上節課我們圍繞“膽大”一詞,讀懂了伽利略勇敢地懷疑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認識了一個富有勇氣和思維縝密的伽利略。這節課,我們繼續抓住“妄為”和“固執”進一步走近伽利略!巴秊椤本褪呛鷣y做,伽利略真是這樣嗎?讀讀課文3——5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來,在旁邊做上批注。(生讀、找、寫)
生:我覺得不是妄為。他先是秘密試驗,接著才公開試驗,說明他不是莽干,而是很慎重。
生:他是這樣秘密試驗的:“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边@里的“反復”“許多次”說明伽利略做事非常認真,很謹慎。
師:“反復”就是重復嗎?
生:是重復,是做了一次又一次。
生:我覺得不是重復。如果是重復,那就是他在一個地方重復同一個動作!胺磸汀辈皇沁@個意思,是說伽利略先是站在10米的地方做試驗,后來又在20米的地方做試驗。而且這樣做不止一次,而是“許多次”。
師:這是高度不同的“反復”。還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地方也會不一樣。先是在室內做,接著在室外做。
生:環境也不同。在無風的情況下做一次,在風非常大的情況下再做。
生:球的重量也不一樣。可能是10磅重和1磅重的各一個,后來可能是20磅和10磅重的各一個。
生:也可能球的質量不一樣。先是用鐵球,后來用的是木球。
師:是啊,這樣高度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地點不同、球的質量和重量不同的做了許多次,就是——
生:反復。
師:這反復試驗的結果怎樣?
生:(讀)兩個不同重要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生:不管是什么的試驗結果都一樣。
師:從這“反復”和“許多次”,你看出了什么?
生:伽利略做試驗非常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生:他是抱著嚴肅的態度來做試驗的。試驗是嚴謹慎重的,不是妄為。
師:看來,這“膽大妄為”的背后是縝密的思維、過人的勇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力圖以問促讀,設計了4個前后緊密相連的問題:(1)“妄為”就是胡亂做,伽利略真是這樣嗎?(2)“反復”就是重復嗎?(3)這反復試驗的結果怎樣?(4)從這“反復”和“許多次”,你看出了什么?其中(1)、(3)指向課文內容,意在閱讀中能發現與問題相對應的語句;(2)、(4)指向學生各自的理解、感受,切合“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的年段目標,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學生通過想象與推理,豐富了“反復”一詞的理解,準確地把握了“反復、許多次”所隱含的意味?梢钥吹,教師教學的落腳點在詞句,學生通過對課文中關鍵的詞句的理解與體會,達到對課文人物品質的真切感受。
提煉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作深入的理解、體悟,從而達到對課文整體的理解,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思路。現代文大多平白如話,多讀幾遍大體上能讀懂,而要讀得深入些、透徹些,就需要在關鍵的詞句上作一番“推敲”,以逐漸習得“透視”語言文字的功夫。教師教學的功夫就是要甄別那些值得學生“琢磨”的事關全文理解的核心詞句,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也不是“事無巨細”,樣樣都要“琢磨”。從課文的主旨來看,“反復”、“許多次”及所在的語句,的確是理解全文的一個核心語句,這部分的教學將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也有利于學生閱讀理解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