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實錄及薛法根點評
遺憾的是教學中沒有對“反復”、“許多次”及所在的語句“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作更為有價值的探討:“反復”與“許多次”的意思一樣,在這句話里不顯得重復嗎?如果引導學生通過刪減“許多次”作比較朗讀,就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只相信事實的科學精神與品質,更會早朗讀中領悟到這種“反復”的手法所起到的“增強語意、加強語勢”的表達效果,而不會誤解為犯了“重復”的語病。如此,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對思想內容的理解上,而深入到對語言文字的表達規律的理解上,學生獲得的是言語智慧技能知識。這,正是閱讀教學的本質追求。]
二、練讀“宣布”,感悟“真理”之堅守
師:秘密試驗得出結論后,伽利略做了什么呢?誰來讀一讀。
生:(讀)“他向學生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師:伽利略會怎么樣宣布的呢?我們來演一演吧。請個同學當伽利略,老師和其他同學當伽利略的學生。(指名當伽利略)
師:伽利略,先來第一個宣布。
生(扮演伽利略):我宣布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著地。
師:大家覺得伽昨略這樣說行嗎?
生;我覺得不是。應該是這樣說: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經過反復試驗,我發現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生(扮演伽利略):同學們,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這是經過我的反復試驗得出的結論。
師:伽利略的學生們,你們聽到這消息有什么反應啊?
生(扮演學生):老師,祝賀您。
生(扮演學生):老師,這真是好消息啊。我們的老師就是棒!
生(扮演學生):老師,您的發現太了不起了,我們為有您這樣的老師而感到自豪。
師:伽利略,宣布第二個內容。
生(扮演伽利略):同學們,我再告訴你們一個決定,我準備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你們說好不好?
生(扮演學生):老師,我支持您。
生(扮演學生):等到那一天,我一定到現場為您加油鼓勁。
師:有不同意見的嗎?
生(扮演學生):老師,不覺得你還是再慎重地想想吧。
生(扮演伽利略):為什么要再想想呢,我已經決定了。
生(扮演學生):老師,您想過沒有,如果你敢公開試驗,也許你就當不成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了,可能還在比薩城呆不下去啊。
生(扮演學生):對啊,老師,教會的那些人會拼命反對您,迫害您的。你還是再三而后行吧!
生(扮演伽利略):謝謝大家的好意。我已經想好了,只要人們從我的試驗中知道亞里士多德的話也有錯的,即使真像你們說的那樣,我也認了。
師:真是個“固執”的伽利略。同學們,你覺得這“固執”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是對真理的堅持。
生:是堅持真理的執著精神。
[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力圖以演促悟,組織學生扮演伽利略,演說兩次宣布:一次宣布試驗結果;一次宣布公開試驗。重要的是教師的3次插問:(1)大家覺得伽利略這樣說行嗎?(2)伽利略的學生們,你們聽到這消息有什么反應啊?(3)有不同意見的嗎?正是這3次插問,促使學生的話語不再重復課文的語句,而轉向生活化的言語交流,直至最后學生之間的精彩對話。那些精彩的話語源自學生真實的內心感受,無形中浸染了伽利略勇于獻身的科學精神,自然便有了品質。演,是學生運用課文語言、內化課文思想情感,藉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插問,則是提高“演”的話語品質,提高學生表達質量的有效手段。看來,這個“演與問”的組合,才會產生有效的對話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