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教學實錄
(生紛紛舉手,很興奮)
生:張燈結彩、歡天喜地、喜氣洋洋、人山人海、車水馬龍……
師:這么多描寫熱鬧場景的詞,聰明的同學們,請你們選擇其中一些詞說一段話,好嗎?
(生思考,個別生動筆寫)
生1(上課比較好動)國慶節到了,街上人山人海,到處張燈結彩,花燈齊放,禮花飛舞,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在縱情歌唱。
師大大表揚,生很得意。
生2:(一直舉手);中秋節到了,街上到處張燈結彩,人們紛紛出來賞花燈,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縱情歌唱,鮮花和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齊飛,好一派沸騰的場面。
……
師:此時此景,我們可以用這段話中的哪兩個詞來概括?
(師畫出:輝煌、沸騰)
師:你們知道“輝煌”“沸騰”什么意思嗎?
生1:“輝煌”意思是到處很都和華麗漂亮。“沸騰”指人們都在歡呼,跳躍。
師:同學們,如果你此時在廣場,你最想干什么?
生又紛紛舉手
生1:我想唱歌。
師:你要唱什么歌?
生1(高興):我要唱周杰倫的歌。
生2:我要拍手,歡呼。
生3:我不走,留在那兒。(師補充:真是留戀忘返)
……
師:多么輝煌,多么沸騰的時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和節日的北京歡騰吧!把這個美景和歡樂記在心里吧!
全班齊讀
教后感:“節日的廣場是個什么樣的地方?”這個看似淺顯的提問,卻是起了“牽一而動全身”的作用。正因為我以問導讀,以讀促思,以思促說,才有了學生直面文本,充分讀書的動力,我不由想到,當今越來越多的教師,為了所謂課的拓展,不斷的引入相關的鏈接知識,而忽視了文本本身的挖掘,本末顛倒,這是不對的。
“此時此刻,你如果你在廣場,你最想干什么?”這個問題拋出,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產生要說的沖動,學生紛紛敞開心扉、自由傾吐,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使自己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一致,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朗讀這段時,學生的情感才能達到飽和。所以讀書時,學生的表情是興奮的,目光的熱烈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