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三課時)
課前思考:
教學本次練習的內容,前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做得不到位,勢必影響到教學效果。可提前兩天讓學生留意從家到學校的走法,留意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為繪圖、解說作準備。成語及名人名言的教學問題不大,前面課文都是體現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因此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口語交際倒是應該特別重視,我想把這一部分內容與前面的處處留心放得近一些,也就是上完處處留心后,先上口語交際,再上讀讀背背的內容,這樣,學生的思路會連貫些,教學起來也順一些。
聽課感受
今天張老師將一節課都花在處處留心上,目的就是要讓同學明確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并且能夠畫出路線圖還有說清楚到底怎么走.這其實也是看一下同學們平時在生活中是否留心,而且也考了一下他們的方位知識.我昨天本來以為這對小朋友們來說應該是滿有難度的,沒想到今天有好多同學都完成得非常好,不光很明確家的方位,都能非常清楚的說出來,讓別人一聽就能明白大概路線,還有一些同學將路線圖畫的相當精細,連我都自嘆不如.可見同學們平時還是很細心觀察的,回家必經的每條路的名字也都知道.只不過下一個環節中,讓同學們說一下家附近有名建筑物的變遷就有點困難了.只有少數幾個同學查閱到相關資料.這也不能怪他們,實在是現在住宅區附近除了房子也只剩下商店了,我想如果讓他們任意選擇一個地方寫的話,那預習效果肯定是不錯的.
授后小記:(第一課時)
這節課上,由于課前讓學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此講授起來比較順利。我發現,孩子們的示意圖基本上都畫得很到位,注意了方位,注意了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而且講解起來也簡潔明了,把路線說得相當清楚,無論是從學校到家還是從家到學校,都能比較清楚地說明走法。看來,孩子們對于寫寫畫畫的內容還是相當感興趣的。接著,我讓他們說說周圍地名的由來以及古今的變遷,他們都能聯系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發生的變化談起,例如以前和小伙伴嬉戲的空地,如今被高樓大廈所取代;小時候的石子小路現在成了寬闊難得水泥路……對于一些主要的地名、路名,他們也了解不少,例如:亭林公園與我們的大思想家顧炎武有關,柏廬路是以朱柏廬的名字命名的等等,看來,還真不能小看這些孩子們!
授后小記:(第二課時)
讀讀背背這項練習意在擴大閱讀量和背誦量,激發多渠道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陶冶學生的情操。課上,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他們很自然地會大聲地用力地朗讀,我立即問他們:“為什么那么會讀得那么有力那么響亮,底氣那么足呢?”馬上有學生回答我:“老師,這八個成語都與我們學過的林則徐、徐悲鴻有關!”隨即,我就很自然而然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學生讀得起勁,我也教得起勁,而且記憶也十分深刻。學習名句也是如此,在理解這兩位作者的基礎上讓他們讀背,再聯系先前的八個成語,就得心應手得多了。
授后小記:(第三課時)
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討論:當你要把朋友介紹給別人時,應該怎樣介紹?讓學生自己總結,介紹的時候包括哪些內容,從而激發學生溝通交流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觀察圖畫,根據圖意和提示,進行模擬訓練。再請孩子們分角色表演,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他們都躍躍欲試,在適當提醒語言要得體,表情要自然,舉止要大方,完成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