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天安門廣場》第一課時教學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安門)
此問轉載
五、教學生字
1、教師指導書寫:瓦 宣 府
2、在書上描紅。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安門)
此問轉載
結合我的教學,談談膚淺的感想:
1、語文教學的第一課時該如何來教呢?
一度,我們比較流行不讀通課文不開講,所以,在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中,就是讀通課文,教學生字。我們聽到書聲朗朗,初讀、個別讀、齊讀---變著花樣讓聽者感受到對讀的重視。而今,這又已經不流行了,因為這樣第一課時內容過于單薄,所以,在第一課時中,我們又放入了課文內容的講解。那么,到底該讀多少,該講多少呢?我想四年級學生了,他們已經學會預習課文,就算不預習,早讀課也完全把課文讀過幾遍了,心中對課文內容應該不是陌生,所以課堂中,在檢查生字后,可以不必把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讓學生來朗讀,正音。教師可以有重點、有選擇地讓學生來讀幾個自然段進行檢查,把時間省下來放到課文的教學上。第一課時課文內容的教學我們應該根據文章內容的聯系性來進行劃分。比如這課的二、三小節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因為它都在講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筑物。
2、擺一擺,感受建筑物的空間觀念。
我在教學二、三小節時,為了讓學生理清建筑物的方位,我設計了板貼,先讓學生用直線劃出建筑物名稱,用曲線劃出方位詞。然后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讀課文,和同桌用文具擺擺,請兩名學生上臺按方位把板貼貼好。最后一起討論加深對各建筑物空間方位的印象。學生通過動手獲得的信息在腦海中更清晰。
3、讓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文本。(我第二課時的感想)
“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如何理解這句和這一個自然段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現在的學生,生來就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倍受寵愛。舊中國人民受盡壓迫,苦難的生活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遙遠,想象都成了一種困難。所以課前讓學生通過資料、影片感受舊社會人民生活,課中再通過再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鏡頭,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歷史時刻的偉大意義,體會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安門)
此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