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校園的綠化面積》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綜合實踐課,教材分為想想算算、量量算算、畫畫算算三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環節進行了調整,把量量算算放在第一環節,想想算算和畫畫算算安排在最后。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給同學們營造一個寬松的表現環境,讓學生說出喜歡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為什么喜歡,有哪些細節需要提醒同學們,以這樣的方式讓同學們自然記住平時容易忽略的細節和重點。接下來的學習,都是讓同學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發揮。老師給予引導理解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學們在自由的課堂里,心情輕松、思維活躍,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到愉快的學習中。
在量量算算中,因為無法實地測量,所以我讓同學們指出需要測量的線段后再說出計算的方法,體會數學的價值,讓學生真正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新課的學習,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獲得自己獨到的解題方法,在與同學的交流中,體會別人的思維方法,學會優化解題的策略。
畫畫算算,作為準備題和課后延伸題,以小小設計師的方式呈現,引發同學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設計的自信和動力。
十幾年了,我總是改不掉這個毛病,放不開孩子們,在他們表達的時候我總是搶著把學生正在說的話給說了,過后想想,課堂中很多精彩的回答就這樣被搶沒了。另外:課前我有過思考,當學生回答解法時,我需要板書算式并探討計算結果嗎?后來我覺得,這是一節方法和策略的探究以及對公式的應用熟練程度,計算應在平實中訓練,因此,我省了板書算式這一環節。只讓同學們說說各種條件是否具備,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方法的探索與表達。我想,語言是思維的最高方式,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列式計算這些步驟應該都不是問題。這樣的安排,是否對這節課的任務完整完成欠妥。請各位老師們能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今天課上把練習處理完畢,實在是舍不得舍棄量一量和算一算,所以和體育老師商量了一下,借了一堂課。大致上也就是有借無還的那種類型吧。
因為下午要做這個實踐操作。在數學課堂上,我就有意識地開始指導學生操作的程序。當我出示了第一幅草坪的圖后,我就問:如果是我們要出去測量,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學生們明顯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們都要想。最后有學生說:“我們要帶一些測量的工具,如皮尺。”見學生還是不明白,我指了指圖,就有幾個學生反應過來了,說:我們要帶好工具,然后首先要觀察要測量的地方的形狀,把它畫焉后再進行測量。還有學生說:我們要分好小組,因為一個人測量的話,肯定是來不及的。于是,我們總結出了:觀察圖形,畫出草圖,測量數據。計算面積。
下午的第三課我們全班一起出動。我們校園中的草坪大多為長方形。所以測量起來還是很快的。學生們的興致很高。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任務。有一組報銷了一卷卷尺,他們也很高興地把卷尺扔進了垃圾筒。還連聲說,老師,沒關系,下一次再測量時卷尺肯定不會弄壞的。
準備把學生的測量結果整理一下,然后查找相關資料,貼在黑板報上。我想,這一定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