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動(二):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5年級上冊第1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2.培養發展學生分析、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猜測、驗證、歸納的能力。
3.學生通過探索與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情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特征,誰能說說2、5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生回答。)那么,3的倍數又會有什么特征呢?你們想知道嗎?好,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在動手實踐、動腦思考中找出答案。(掲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師提出問題。
1.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學生進行猜想。
(1)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2)個位上是3、6、9的數不一定是3的倍數,如23、26、29都不是3的倍數。
(3)學生面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猜想,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猜想進行適當的引導。
3.可能出現的問題。
(1)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2)個位上能被3整除的數且被3整除。
4.探索猜想。
(1)學生用3、4、5三個數字組成是3的倍數的3位數。
(2)學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書并多加評論作為后面要學的內容。
(3)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猜想的結論。即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5.驗證猜想。
(1)讓學生舉例子對猜想的結論進行驗證。
(2)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有可能也會發現以下情況:
①45是3的倍數,但是,個位上的數字是5,不是3、6、9等。
②26個位上的數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數。
(3)猜想的結論不成立。
(4)讓學生對猜想結論不成立的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師:對于一個結論是否成立,只舉一個正例是不夠的,如舉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這個結論,這個結論就不能成立。請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注意。
三、概括特征
1.在質疑中引導學生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
師:請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數,并做上記號。那么多的數,我們怎么找呢?我們要聰明地找,從比較小的數開始找。(師出示100以內數表,每小組各一張,在小組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并呈現學生圈出3的倍數的百以內的數表,如下圖。)
2.引導觀察。
(1)請同學們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交流后,再組織全班交流。)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巡視,認真傾聽學生有什么發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學生可能發現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有1、2、3、4、5、6、7、8、9、0,沒有什么特別規律,十位上的數字也沒有什么規律。
3.教師引領。
(1)斜著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在學生觀察
思考的基礎上,概括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思考問題:觀察每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與3有什么關系?將每個數的各個數字加起來看一看會怎樣?
(3)試著概括出3的倍數特征。
4.總結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個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一定是3的倍數。否則,這個數就不是3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