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3.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視頻展示臺、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方格紙、平行四邊形、例4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移,我來考考大家。(課件出示右圖)平行四邊形是怎樣從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的?
引導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從位置①先向下平移4格到位置②,再向右平移7格到位置③。
教師:你是從哪些方面來清楚地描述平行四邊形的平移的?
引導學生說出:關鍵是要說清楚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在此基礎上繼續追問:怎樣觀察平行四邊形平移的距離?
學生要明白圖形平移的距離是圖形上的點到平移后的相應點之間的距離。
教師:看來上節課同學們學得不錯。今天我們要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圖形的平移。(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研究平移要從方向和距離這兩方面來研究。(在視頻展示臺上出示同課件上一樣的平行四邊形和方格圖)你能把這個平行四邊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嗎?
學生先用自己的學具操作,再抽學生到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抽到的學生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請其他學生來檢查。檢查時要引導學生從方向和距離兩方面進行,更重要的是檢查距離時是點到點的距離。
教師:(把平行四邊形原來的位置畫出來,再拿走)如果我們把平行四邊形拿走,你能在這個方格紙上畫出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的圖形嗎?
教師:你準備怎樣找出它兩次平移后的圖形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不同的學生討論出的方法不一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總結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怎樣找到圖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樣使畫出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一樣。本案例以下面的學生匯報為例:
教師:你們對他的方法有什么要問或要補充的嗎?
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怎樣找出5格的位置和4格的位置?并引導學生找到解決的辦法:先在平行四邊形上確定一個點,然后再根據點到點的距離看通過兩次平移后這個圖形會到哪兒?做上記號。
學生討論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
教師:找到點不一定就能畫出和原來的圖形一樣的圖形,你有什么好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總結出:確定點后還要看原來圖形中的每條線段的長度各是多少格?
教師:誰能根據我們剛才說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兩次平移后的圖形呢?
抽一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畫,其余的在自己的方格上畫。學生畫好后,教師質疑:按照這樣的方法來畫是否正確呢?請一個學生用平行四邊形來按要求移一移、驗證一下。
通過驗證,平行四邊形和畫出的平行四邊形剛好重合。
教師:現在你能總結一下怎樣才能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兩點: 一是平移前,先確定一個點,看這個點會平移到哪兒,保證平移的格數正確;二是注意看原來的圖中的每條線段各占幾格,保證圖形和原來一樣。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完整地演示一次。
教師:在課件中出示例3中的梯形,你能畫出他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8格后的圖形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
平移作基礎,來探討畫出兩次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教學中加強了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建立平移過程中的表象,并強調在畫圖形時應注意的兩點,使教學重點突出,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