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8
爬上崖頭的日軍,面對五勇士跳崖處,隨著指揮官的口令整整齊齊地排成幾列,恭恭敬敬地三鞠躬。這群“皇軍武士”,終于發現和他們500多人激戰一天的八路軍,僅僅只有五人,他們震驚之余,完全被我中華勇士捐軀殉國的犧牲精神折服了!
五位勇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和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脊背和腰部負傷,后來被游擊隊救起療養一段時間才回到大部隊。
1942年,晉察冀邊區政府為表彰狼牙山五勇士的功勛,把山后甘河北溝改名為“五勇村”。
【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在課后布置學生搜集關于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圖文資料,并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分類整理;還可激勵學生課外閱讀抗日文學故事書籍,如《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等。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在適當時候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狼牙山五壯士》或者選取影片片段制成課件在課中播放;也可布置學生瀏覽有關抗戰的網站,如“血鑄中華”網站、“民族魂”網站,從中下載感興趣的資料,在電腦中分類建立文件夾保存下來;教師也可借助相關網絡資源,建立本課學習的校園網絡平臺,探索嘗試學生、教師、文本、網絡四者互動的新型教學方式。
2、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領悟思想與情感,受到思想的教育:先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邊默讀邊畫出使自己受感動的語句,并在書旁適當批注;然后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語句,努力讀出感情;再通過全班交流與教師點拔,明確到這些語句所體現的五壯士的偉大精神,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3、在學生理解感悟課文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語句、段落,采用指名讀、自我與相互推薦讀、分組讀、齊讀、配樂讀、看圖畫讀、范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的來說,本文朗讀的感情基調是以頌揚的語氣為主,語調比較高昂,有些詞語要讀得略重一些,敘述性的語句語調要平緩。具體來說,第1自然段以敘述性語氣為主,第2、4、5自然段要讀出五壯士對敵人的恨,要突出描述五壯士的動作與神態的關鍵詞語,如“沉著地”、“狠狠地打”、“大吼一聲”、“渾身的力氣”、“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猛地”等。第3自然段要讀出班長的堅決果斷和其他戰士的激動與自豪。第6至9自然段,要讀出五壯士對敵人的蔑視,如“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中“還”略拖長一些,“爬”略重一些;讀出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后的喜悅與激動;讀出五壯士高呼口號的壯烈豪邁;在反復朗讀中爭取熟讀能誦。
4、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中領悟到一些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
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突出人物特點與中心思想的部分詳寫,其余內容略寫;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寫具體;有多個人物時既突出重點人物,又兼顧其他人物等。學生能領悟多少就算多少,教師不必全面總結與講解本文的表達特點,能對學生平時的寫作有所啟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