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
②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怎樣的心呢?
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句子,聯系上下文,結合與爸爸有關的語句來體會。
試著說說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
③解答疑難問題
爸爸兩次“沉思”分別在想什么? “又浮起一絲微笑”的原因是什么?
1.體會“沉思”
瀏覽全文,思考前文爸爸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以及此處又陷入沉思,爸爸都在沉思什么呢?請你批注在書上。(第一次沉思主要在想這白楊樹在這惡劣的環境中……也可能在想自己要像白楊一樣;第二次沉思可能在想孩子們能像自己期待的那樣嗎?也可能在想新疆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畫卷……)
2.感悟“微笑”
為什么說爸爸“又浮起一絲微笑”?理解爸爸“又浮起一絲微笑”的原因嗎?
爸爸對新疆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你有今天新疆發展的資料嗎?教師適時補充圖片
【意圖:體會爸爸的神態,輻射全文,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達到整體感知的效果,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三、總結全文,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給課文分段
課文圍繞白楊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白楊的出現-白楊的特點-借白楊表白內心-小白楊成長)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試著分段。
2.小結收獲,全班分享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必做: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檢測題。
選做:茅盾先生著有《白楊禮贊》,找一找,讀一讀。
附板書設計:
26.白 楊
(借物喻人)
白楊 爸爸(建設者)
高大挺秀 自愿
哪兒…哪兒 扎根
不管…不管…總是 建設
附:第二課時檢測題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介紹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據課文內容填空。
在新疆,有( )。這兒需要( ),( )就在這兒( )。而( )不管( ),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