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茉莉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16、愛如茉莉
關注細節平淡無奇
真愛是潔白純凈這也叫愛?。!……
一切景語皆情語縷縷幽香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對于敘事性作品,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向往、同情等感受。
以生為本,以文為本,以讀為本,讀思結合,情智并重,拓展學生課堂語文實踐空間,追求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的有效課堂。
以“真愛是什么——”為突破口,沿著愛如茉莉之問號、句號、嘆號、省略號的線索,采用板塊組合法、圖片再現法、自主探究法,在研讀、探究、欣賞活動中,通過對細節的理解、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感悟,讓更多精彩的、經典的語言從學生口中汩汩流出,培養學生不同的思維,讓學生的閱讀、感悟、想象、表達等各種語文能力在思維的變換中得以集中培養,努力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如薛法根老師所說:語文課必須是語文的,必須以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核心。
教材分析:《愛如茉莉》是一篇以愛為主題的課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有示范引路的作用。文章以清新優美的筆調,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料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間相濡以沫的關愛如平淡無奇的茉莉,潔白純凈,素雅溫馨。全文字里行間彌漫著真情,充盈著真愛,是一篇適合朗讀的好文章,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新課標提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好教材。
作者用散文詩般的語言,描述了父母間溫柔、細膩的感情,如一脈涓涓細流,在你心里流動;如一縷淡淡花香,駐足你的心房。沒有感人肺腑的愛情表白,沒有卿卿我我的浪漫舉動,作者只是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細節,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溫情、濃濃的愛!
初讀《愛如茉莉》,如飲山泉,清淡中有絲絲甜意;再讀《愛如茉莉》,如品香茗,絲絲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讀《愛如茉莉》,如飲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縷縷心香;四讀《愛如茉莉》,覺得每一個字眼兒、甚至是每一個標點都在傳情、在釋放著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澤……
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對周圍的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已有一定的體會與感觸。但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不同,對這種體會與感觸的深淺程度也不盡相同。本文令學生對“愛”有一種全新的感悟,教學時要讓學生抓住每一個字、詞、句子、對話、段落等細微之處,感受作者的父母之間平淡無奇而又真真切切的愛。學生可能會僅將理解限于課本之中,所以教師應通過朗讀使學生受到感染的同時由文本引向生活,讓學生對“愛”有更深的理解。
教學反思:
一直很欣賞淡中有奇,奇中見智,智中溢美的課堂,總認為平而不淡的教學,細節中體現智慧的教學,才是真實的語文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1、我和學生一起“等待”
當前有的老師認為課堂一定要“追求效率”,動輒就是“1分鐘讀完課文”、“三分鐘小組討論”,更有甚者臺上同學在寫,臺下同學在讀,好像孩子等待一點時間就是浪費。而我的課堂上常會看到很多等待的場景,例如,一開始那位女同學聽寫詞語,用了比較長的時間。她靜靜地、慢慢地寫,下面的學生就在那里靜靜地坐著、看著;當讓學生靜靜地讀整篇課文的時候,用了比較長的時間,每一個同學都能讀完,而且還能回過來再讀;、讓學生寫心中的“真愛小詩”,依然是等待。我以為這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