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人們為什么要取笑他呢?你能聯系課文第1自然段的內容說說嗎?
想象:什么是“冷嘲熱諷”?(生:冷嘲熱諷就是言語十分尖刻的嘲笑和諷刺。 )
師:透過這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他們會怎樣取笑富蘭克林呢?(讓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一般的老百姓,自稱有學問的人……)有的說:“你這個瘋子,別在這里胡言亂語,快滾吧!”;有的說:“我可沒時間聽你吹牛,你走吧。”…
過渡:師: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有什么打算?生答: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板書“風箏實驗”)
師:富蘭克林在做出決定時,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你能走進他的心里去嗎?
出示句子讓生補充: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心想: ,于是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師(過渡):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大膽推測和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那么他的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做“風箏實驗”)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或借助資料來理解課文中的有關語句,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教師收集到了一段動畫,請同學們看仔細了,或許可以解開你心中的疑問。
(播放 “風箏實驗”動畫)
3、看了這一段動畫,你又知道了什么?
預設:(可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以下步驟的順序)
(1)做這次實驗的條件有哪些?
(讓生找出表現天氣的詞語:烏云密布 雷電交加 )
(2)富蘭克林的實驗充滿危險。找出句子,師出示: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
師:從這個句子,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富蘭克林揭開雷暴之謎的不容易,實驗很危險。“‘啪’的一聲”和“手臂一陣發麻”告訴我們富蘭克林把手指靠近銅鑰匙是十分危險的。)
師:有哪個詞語最能看出富蘭克林明明知道危險還是去做了?
(用手指靠近。)
師:文章還有什么地方告訴我們“風箏實驗”是危險的?
生: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
生:一片烏云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怒發沖冠”般地豎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課件出示)
師:從這兩句話中你感受到什么?
(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讓我們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一起來感受富蘭克林不怕危險,敢于實驗的精神吧!提示: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這一句要讀出有驚奇發現的心情。
(生齊讀)你還想說什么?
生:富蘭克林真是太勇敢了。事實上,他應該知道“風箏實驗”十分危險,但為了自己的推測,為了真理,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他依然冒著生命危險完成實驗。
(3)為了這次實驗他做了哪些準備?(讓生找出來)再思考各有什么作用?從這兒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知識豐富,準備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