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及介紹
指名讀。
b這首古詩有好幾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字音嗎?你能結合注釋,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讀音嗎?
引導學生讀準:
還(huán):回來。未還:沒有回來。
將(jiàng):將領。飛將:漢代著名將領李廣。
教(jiào):讓。不教:不讓。
指名讀。
除了多音字,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說說你怎樣記這個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讀出古詩的韻律。
同學們,這首詩是幾言詩?誰還記得七言詩怎樣讀,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律?(前四后三)板書;有韻味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自己讀,指名讀。
(2)知作者,解詩題
想一想,讀好了古詩,接下來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題目的意思。)板書;知作者,解詩題。
哪位同學能帶領大家學習?
引導學生答出;
①出塞:到邊防線上去戎守邊疆。
②王昌齡:唐代詩人,善寫七絕,多邊塞詩。
教師準備資料: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開元進士。他在當世就以詩著名,被稱為“詩家夫子”。其詩尤以七絕見長,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其中《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別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絕句是這一詩歌體裁的最高水平。
(3)明詩意,悟詩情
①明詩意:
a了解了詩的作者和詩歌的題目的意思,接下來你打算怎樣
學?(可通過看注釋、查字典、小組學習、與老師交流等方法學習)(板書:明詩意。)
b自學古詩
提出不懂的問題
c請同學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詩的第一句,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落筆,描繪了從秦漢對就存在著的明月邊關的景象:注意詩中的“關”,此處指邊關。首句是將兩種不同事物(明月,邊關)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時代(秦,漢),應解作“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還是秦漢時的邊關”,不要講成“秦月照漢關”。這句詩的意思是:明月照耀著邊關,自秦漢時一直如此,至今沒有什么變化,而邊患依舊沒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嘆遠離家鄉的士兵不能回歸故鄉和家人團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飛將:漢代飛將軍李廣。這兩句是說,假如有李廣那樣的名將戎守邊關,匈奴的軍隊就不敢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
d請1——2位同學
②悟詩情;
a學古詩,僅僅知道意思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怎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