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五語下第三單元教學指導意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海倫“不幸”的命運以及“艱難”的成長過程,體會她那種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學生在家體驗盲、聾、啞的生活,最好在家長的協助之下。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張老師帶領學生讀熟課文,了解海倫的幾個學習經歷,著重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明確:一場重病,使一歲半的小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布置學生一個體驗作業:蒙上眼睛體驗盲人的生活。)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 張老師一開始與學生交流自己體驗盲人生活的感受,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海倫的距離,再讓學生讀第一自然段,這時學生的感觸頗多。然后以一個問題::“她又是怎樣擺脫這種現狀,打破這種隔絕的呢?”引領學生閱讀課文第2-7自然段。正因為學生有了生活的體驗,對于探究小海倫學習的動力興致就更濃。 于是,學生很快地找出了表現海倫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語句,還能談些自己的感受。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細細地讀,認真地畫:看看哪些詞特別能表現海倫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2、師生交流:“不分晝夜”“拼命”“不停地”“如饑似渴”“摸出了血”等詞最能體現。 3、著重理解“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透過這個比喻句理解海倫對知識的如饑似渴。 4、指導學生讀一讀。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創設情境,換位讀書。 2、理解:“猛然醒悟”“前所未有的喜悅”。 3、補充海倫自己對學習“水”這一段學習經歷的描述。 4、知識給了海倫新的生命,學生再讀“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摸出了血。” 4、拓展練習:情境說話。 5、理解:用手指“說話”。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看插圖想像:什么東西會讓海倫發出如此會心的微笑? 2、教師范讀:感受海倫想象中的美好世界。 3、學生再讀,再次感受海倫心中“看”到的美好世界。 4、對比設疑:脾氣暴躁的海倫,內心感受到的世界卻是這樣美好?再次學習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并進行關聯詞的訓練。 五、學習第6自然段 1、自讀第6自然段,比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海倫說話特別難,用筆劃出。 2、面對困難海倫并沒有放棄,又是怎樣做的呢?讀讀海倫說的話,讀出海倫是一個怎樣的人? 六、學習第7自然段 從“大聲喊道”,你讀出了什么? 七、學習第8自然段 1、學生自讀,自由提問。 2、引導學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提醒: 1、區分兩個字:躁和燥 2、區分一組詞:傾訴和傾注 3、識記幾個成語: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夜以繼日、不屈不撓。 作業設計: 1、推薦讀一讀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推薦看一看電影《海倫·凱勒》 2、寫一寫:“做一個 人?”或是“我給海倫·凱勒的一封信”(《海倫·凱勒》讀后感) 3、了解我們身邊的“海倫·凱勒”。(讓學生認為海倫·凱勒并不是一個神,只要付出了,我們就能成功。) 張海迪:中國殘聯主席 邰麗華:千手觀音領舞,05年感動中國人物 周婷婷:我國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學畢業生、中國的“海倫·凱勒”,已被美國加勞德特大學錄取, 體操運動員桑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