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語文第五單元教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對歷史故事的興趣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熠熠生輝的人物讓今天的我們依然崇敬不已,你們知道哪些歷史人物的故事請簡單介紹一下。(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他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學生進入高年級,已初步具有根據需要搜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的展示更能激發學生對遠離我們現實生活的歷史人物的興趣。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3、板書課題。
4、同學們已預習過課文,“將”、“相”各是誰?“和”在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對于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將”與“相”之間為什么和好,他們之間為什么曾經不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自然段)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自然段)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自然段)負荊請罪。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概括能力。
3、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⑴ 讀準字音:“諸位”應讀“zhū”“負荊請罪”讀為“jīng”;多音字,著(zháo)急、上當(dàng)、答應(yìng)、為(wéi)難、便(pián)宜、上朝(cháo),據詞定音。
⑵ 認清字形,比較形近字,璧(壁)、秦(奏)、歸(舊)、克(刻)。
⑶ 體會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帶這些詞的句子讀一讀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學們通過閱讀,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評價一下文中的某個人物嗎? (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胸懷寬廣;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秦王陰險狡詐……)通過閱讀,學生已經對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樂于表達,但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仍舊是淺層的,概念化的,尚需進一步揣摩。
2、選讀重點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⑴ 同學們的感受真不少!我發現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藺相如,這個人物貫穿三個小故事的始終,我們先進一步了解他,好嗎?
⑵ 請同學們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中找出描寫藺相如的有關語句,細細去讀,感悟他的個性想法。
(學生讀書、批注、討論。)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讀
課文中關于藺相如的哪些細節描寫,引發了你對他的進一步了解,請談一談。
學生討論,交流:
1、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壁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⑴ 交流: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
⑵ 機智的藺相如當時是以怎樣的語氣跟秦王說話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給他的呢,請同學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