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教案
3.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存在污染的危險性
大量的亂砍濫伐、毀林草種田,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量生物種類消失。由于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有毒物質,使土質下降,水、氣資源污染加劇。盲目引進發達國家轉移的高耗高污染產業,盲目發展采礦業、化工業、造紙業等,使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縣工業及鄉鎮企業點多面廣,科技含量低,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毀壞資源。只追求產量、忽視質量而使用大量化學制劑,粗濫加工使糧食及農副產品出口檢測超標受阻。城市大型工業企業排污治理差,三廢直接排放,導致水資源污染、大氣污染、土地污染,甚至蔓延到廣大農村地區。
4.農產品質次價高,品種單一,競爭力差
農業主導產品糧食(小麥、玉米、大豆、水稻)、棉花、食油、糖及羊毛,質差、價高、競爭力差,出口量日益減少。肉、禽、水果、蔬菜、水海產品、中藥材等具有一定成本和價格優勢,以獨、特、新、優價低占有少部份國際市場。綠色食品越來越引起國際市場的重視和青睞,其價格可均高于普通同類食品的50%~200%,但我國占有額很少。污染食品將受到越來越大冷遇與阻撓。1997年英國瘋牛病及1999年比利時、德國、法國等國二惡英食品污染事件而喪失很多市場,中國出口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也常因污染使出口受阻。
5.加入wto農業面臨壓力與機遇
加入wto后國際貿易協議使我國農業生產面臨巨大壓力,不僅受國際市場主要農產品在品種、質量、價格的影響,而且由于降低關稅和關稅配額量增加,逐漸開放國內農產品市場,加重國際競爭及國內“賣難”問題的壓力。加入wto后,發達國家將削減農業補貼,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將增加進口產品外匯壓力。國際市場對商品質量以及安全性、可靠性、衛生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綠色壁壘將成為最難突破的貿易壁壘。加入wto后,我國農業利用關貿總協定及國際貿易原則參與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農業資源。加入wto必將加速我國農業向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科技生產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及品質優良、門類齊全的綠色農產品。加入wto后,我國生物物種多樣性、農作物及畜禽品種多樣性、綠色保健食品多樣性將處于優勢地位。
單季稻
一年只種一季稻的一種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北,長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南方部分丘陵山區也有種植。
單季稻可分為單季早稻、中稻、晚稻。南方的冬水田和海拔較高的地區,冬季實行休閑,每年只種一熟單季稻,一般均以單季早、中、晚稻與其他旱作物復種,形成一年兩熟或三熟制。一年兩熟制,一般第一熟為麥類、油菜、蠶豆、綠肥等冬作物,第二熟為單季中、晚稻,而以稻麥兩熟最為普遍;亦有第一熟為春作物,例如大豆、花生、玉米、煙草、瓜菜等,第二熟為單季中、晚稻。還有第一熟為單季早稻,第二熟為荸薺、澤瀉等水生作物。一年三熟制,一般第一熟為冬作物,第二熟為單季早稻,第三熟為秋作物,例如大豆、花生、玉米、甘薯、黃麻等。
北方一熟單季稻,選用對光照反應不敏感的早熟早粳或早熟中粳品種;南方單季早、中稻選用優質、早熟、花期耐高溫的秈稻品種為主,單季晚稻選用對短日反應較敏感的遲熟秈、粳品種。單季晚稻對短日照要求嚴格,不宜過早播、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