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教案
(五)企業制度的不斷創新
中關村之所以能迅速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初由創業者提出的,后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民營機制,即“四自原則”(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四自原則的實質在于賦予了企業獨立運作的法人財產權。
自1993年依照有關法規可注冊股份制企業以來,中關村的股份制企業呈直線上升趨勢,新成立的企業90%以上都選擇了股份制形式,這種產權清晰的企業組織形式,極大地促進了高科技企業的發展。
目前,一些原始出資人模糊或者原始出資不好界定的企業,也開始了產權制度方面的改革,醞釀實行適合我國國情的購股權制度。四通已通過“經理人收購”的方式解決了困撓企業多年的產權不清的問題,聯想集團的產權改制也將在年內完成,北大方正等一些公司也已開始了這方面的運作。相信解決了產權困撓的中關村,會激發出企業管理者和技術骨干們巨大的創新沖動。
(六)區域創新網絡逐步形成
從最初一批下海者在中關村辦企業開始,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一方面,計劃體制外新生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原計劃體制的一些機構,例如大學、科研機構及部分企業逐漸地融入市場。在這種體制創新中,自下而上的創新在中關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造就了豐富的橫向聯系,逐步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區域創新網。
在創新網絡中,大學院所及企業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界面,企業對大學和科研院所提出技術要求,許多研究機構來自市場的橫向經費已大于縱向經費,技術創造者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明顯改善。雙向互補的需求,使交流結點頻頻出現,創新資源的流量加大,創新機會大大增加。區域創新網絡的逐步形成,對中關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