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
3、培養學生尊重歷史、關注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熱情。
教學重點
春秋五霸及齊桓公稱霸,認識到順應歷史發展的改革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使學生更為關注今天的改革。
教學難點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變革引起社會關系的變革;商鞅變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收集相關圖文資料、設計課堂討論問題。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成語典故。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生成記錄)
導入
投影《西周分封形勢圖》
回顧:分封制的利弊
承上啟下
變革
與
爭霸
指導學生自主閱讀p72-p76的文字、圖片內容。
本節課內容比較淺顯,學生能自行閱讀完成,故在教法上選擇自主閱讀法和小組競答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讀圖、填圖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營造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小組討論、交流閱讀內容。
小組質疑,集體釋疑。
小組競答。(競答題分為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三類,基礎題每題10分,提高題每答對一點加10 分,拓展題為成語典故題,每說出一個加10分。)
基礎題:
(1)東周從哪一年開始,誰建立的?
(2)東周時期也稱什么時期?其名稱分別來自于哪本歷史書?
(3)投影《春秋形勢》根據地圖說出“春秋五霸”的兩種說法。
(4)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誰?召集諸侯會盟的地點哪里?
(5)投影戰國形勢圖,說出戰國七雄的名稱。(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記憶方法:東南西北中,方位記憶法)
(6)據圖說“七雄”的位置相當于今天的哪些地區?(7)列舉戰國時期進行變法的主要國家及人物。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生成記錄)
(8)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有什么變化?
(9)春秋時期最顯著的社會特征是什么?
提高題:
(1)春秋五霸中,齊桓公為什么能最先稱霸?
(2)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有何作用?(點撥商鞅變法內容的記憶方法: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土地制度)
(3)投影“商鞅像”、“立木取信”圖,打一成語。并說說該成語的現實意義。
(4)投影春秋鐵農具,分析鐵農具的優點和意義。
拓展題:
說說與春秋、戰國歷史有關的成語或成語典故。
小結
自評互判:
我在本節課最大的收獲是:
我在本節課的表現是:
本節課表現最出色的是:
培養自我評價的意識,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作業布置
1、 收集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及孔子在教學方面的言論。
2、作業本:p40第2-3.6-11題p42-44第14-17題
板書設計
生產力發展
諸侯國強盛
變法
爭霸
戰國七雄(秦國為例)
春秋五霸(齊國為例)
教 學 反 思
本節課內容比較淺顯,學生能自行閱讀完成,故在教法上選擇自主閱讀法和小組競答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讀圖、填圖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營造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效果較好。
作 業 評 批 記 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