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
組織討論:
劇情:校園里,甲學生屢次破壞公物,搞臟環境。乙學生不孝敬父母,不接受教師教育,甚至頂撞辱罵父母和老師。
(學以致用)
以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對其作出評價及處理辦法,并談談你對我班班級管理的看法。
現實影響
(5)
引導學生討論發言,適時點評與鼓勵。
(各抒己見)
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關鍵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做到古為今用。請你談談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體現?
聯系實際,古為今用,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活動,共同討論,自主探索,主動參與,增強課堂交流的實效,從而獲得新的知識。
(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異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孝敬父母;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國;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道家的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牛刀小試)
連線練習:為現今的思想主張尋找歷史淵源。
思想淵源
禮治文明
兼愛
非攻
有教無類
富貴不淫
法治
因材施教
無為而治
知己知彼
人物
孔子
孟子
墨子
韓非
老子
孫子
現今思想主張與觀點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團結友善
主張和平,反對戰爭
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廉政、廉潔、自律
依法治國
針對學生不同特點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以不變應萬變
了解市場行情,確定投資方向
新課小結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時期,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思想家,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為中華文明的發展,為中華民族思想寶庫增添了燦爛不朽的精神財富,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巨大。我們必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文化成果,為我國“三個文明”建設服務。
本課通過主板書與副板書的展示,內容比較清晰明了,故采用概述式的小結方式。
課后延伸
收集你感興趣的學派人物和主要主張,閱讀他們的有關著作,更多了解你自己喜歡的知識。
有助于學生對百家思想的深入了解。
補充材料
1、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學派
代表思想家
所處的時代
主張或觀點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愛”、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孟子
戰國時期
“仁政”、“民貴”、“君輕”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無為”、樸素的辯證思想
莊子
戰國時期
“無為”
墨家
墨子
戰國前期
“兼愛”、“非攻”
法家
韓非子
戰國時期
“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的權力
兵家
孫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臏
戰國時期
“事備而后動”
2、“因材施教”劇本:
孔子:(在書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書)子路:(匆匆忙忙地跑進來,停不住腳步撞在書桌上,把桌子上的東西全弄翻了,書簡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簡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氣喘吁吁地)孔先生,有一個諸侯國的國王,請學生去當大夫,學生不知去否?孔子:(嚴肅地看著他,搖了搖頭)請三思而行,考慮清楚再去。
子路:(點了點頭,急急忙忙地沖了出去)孔子:(捧起剛才未讀完的竹簡,又細細地品味起來,無意中看到曾參在門口躊躇地走著)曾參,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參:(吞吞吐吐地說)我,我有一件事想請教您,有一個諸侯國的國王,想找學生去當大夫,學生不知是去還是不去。孔子:(毫不猶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誤了時間。子路:(又沖進書塾)我和曾參的問題一樣,為什么您的答復卻不同?